3月底,新桂係下達總攻令。滇桂聯軍先前後夾攻進入昆侖關的龍雲部先鋒,雙方苦戰兩日,龍雲部抵敵不住,退往南寧,而後黃紹竑跟龍雲的增援部隊在八塘打了一仗,又將其擊退,與之同時,定滇軍(就是範石生部)也連戰連捷,逐漸將龍雲部逼到了南寧。龍雲部遭遇挫折,一方麵全軍在南寧固守,另一方麵催促胡若愚盡速進兵解圍,而唐繼堯不敢怠慢,讓胡若愚進兵的同時,也要求唐繼虞趕緊攻取柳州,以為呼應。胡若愚於4月中旬趕到,而他一來,戰事就陷入了僵局,雙方於此大打消耗戰,滇桂聯軍雖在5月中旬發起總攻,但是龍雲和胡若愚也守得極為穩健,戰事曠日持久,聯軍難覓勝機。
現在聯軍也就跟龍雲、胡若愚打了個平手,滇軍可還有一路呢,唐繼虞本來慢慢騰騰地賣鴉片,龍雲在南寧苦戰,他也不管,直到他老兄三番五次電催,他才老不情願地在5月中旬出兵入桂。聯軍主力此刻正跟龍雲耗著,自然唐繼虞遇到的壓力就小了,一時間,柳州告急。聯軍司令部討論再三,決定暫時以一部分兵力在南寧西北高峰牽製龍雲,而以主力馳援柳州。其實聯軍撤兵龍雲也知道,但是他對唐繼堯這位老弟十二分不滿,平日裏仗勢欺人也就罷了,此番要不是他貽誤戰機,龍雲焉有此難?因此,龍雲睜一眼閉一眼,就待在南寧,也學唐繼虞對他那樣,任其自生自滅。
唐繼虞自然不如龍雲那般經打,平日裏仗著老兄吆東喝西,實際就是一草包,要說聯軍兵力根本就不如唐繼虞,但就是有辦法打得唐繼虞團團轉。先是在柳州部將吳學顯被聯軍打了個措手不及,被迫退往沙埔;而在沙埔,慢慢騰騰的唐部被黃紹竑和白崇禧來了個半路截擊,雙方於此惡戰一場,唐部慘敗,光淹死的就有2000餘人,而被俘的則有2500餘人,可謂一戰而定乾坤。經此二敗,唐繼虞部軍無戰意,紛紛西向而退。新桂係料定了唐繼虞的西去路線,白崇禧率部直趨慶遠,堵截唐繼虞前往南寧的路線,結果又在半路打了一仗,唐繼虞部損失千餘。自此,唐部徹底膽寒,隻能以殘部退往雲南,路上又屢屢遇到廣西民團的攻擊,到達雲南時,唐部已經所剩無幾。
唐繼虞被擊潰,留守在南寧的龍雲也就失去了策應,孤軍作戰自然難以自全,而聯軍則圍而不攻,龍雲部水土不服,死傷慘重。當龍雲知曉唐繼虞已經敗退,而唐繼堯在廣州城內的內應楊希閔和劉震寰兩部也被擊潰後,自知大勢已去,隻能撤出南寧,退回雲南。自此,第一次滇桂戰爭以新桂係以寡敵眾,以弱勝強而告結束,新桂係雖然崛起未久,卻顯示了強韌的實力,而一心逐鹿中原的唐繼堯,眼見著是不行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如今唐繼堯這個前浪就要被以新桂係為代表的後浪拍打在沙灘上了——民國終於要變了,而唐繼堯的時代也快結束了。
命比紙薄
第一次滇桂大戰,滇係雖然占據了種種優勢,卻因為各部步調不一、唐繼虞不堪大任而被新桂係各個擊破,一心要稱霸西南、虎視中原的唐繼堯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折騰了那麼多年,也沒能折騰出雲南去。前次被川軍趕出四川,唐繼堯大過年淒淒惶惶地被顧品珍趕出了老家,後雖重掌雲南,但此事終究是心中隱痛。而這次被新桂係趕出廣西,唐繼堯自然要吸取教訓,不願重蹈覆轍。
唐繼堯總結了經驗,認為前次之所以被驅逐,最大的原因就是顧品珍不是自家人。一個外人,他能全心全意為自己賣命嗎?人心隔肚皮,尤其是身處亂世,一幫子人都想著怎麼算計別人,稍微哪個不順心了,他就能給你一槍,顧品珍如此,其他人能例外嗎?所以,這年頭誰都不能信,但是自己在雲南那麼大個家業,又有鴻鵠之誌,手底下沒個知冷知熱、能排憂解難的人哪成?唐繼堯思來想去,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隻有一個辦法,就是重用自家人——這跟當年經曆了天京變亂後大用洪姓的洪秀全異曲同工。自家人不管水平如何,至少跟自己齊心,不能造自己的反。於是,唐繼堯就對他的兄弟唐繼虞越加著意看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