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征川夢(7)(3 / 3)

龍雲確實不是開拓之主,他不能像唐繼堯一樣讓滇係走出雲南,但是,龍雲卻是個出色的守成之主,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他能用最合理的辦法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能夠控製住部下,他也能夠應付好中央,柔中帶剛,綿裏藏針。其實,老蔣對龍雲並不信任,老蔣隻相信自己的親信——當然這也是跟老蔣的政治生涯密切相關的,老蔣遇到的對手實在太多,不經營自己的小集團,他混不下去。但即便是老蔣這樣素以寵用嫡係著稱的人物,居然也對龍雲一籌莫展。龍雲實在是沒有犯任何錯誤,老蔣找不到他任何毛病,雖然老蔣想在雲南駐上他的親兵,但卻根本找不到機會。龍雲防了嗎?但龍雲防住了,因為不防就是防。

如果民國一直這麼下去,當然龍雲的雲南王寶座隻會越坐越穩當。但是,民國終究是個亂世,龍雲能在內戰期間保住自己的位子,日本人來了,他的權力底座卻終於出現了鬆動。紅軍長征之所以沒能動搖龍雲的寶座,固然因為龍雲措置得當,讓老蔣無隙可乘。更主要的,恐怕還是因為紅軍意不在滇,僅僅是想過路,路過了也就過了,老蔣就再沒理由讓中央軍入滇了。日本人來了,雖然雲南地處偏遠,看似平安無憂,但是雲南在偏遠的同時也是邊疆,日本人要占領的也不單是中國,而是整個亞太地區。於是,在中國地圖上偏遠的雲南在亞洲地圖上就不再偏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便將其觸角伸到了東南亞,與雲南毗鄰的緬甸一度成了軸心國和同盟國較量的風暴中心——中國入緬遠征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雲南,很不巧的,跟緬甸相鄰,於是,也就得到了日軍的著意看覷。跟紅軍不一樣,日本人來雲南,當然不是過路的,雲南是他們向印度擴張的據點,因此,他們的目的是占領。顯然,光靠滇係自己的力量並不足以抵抗日軍,因此,中央軍也就有了順理成章進駐雲南的機會。於是,雲南這個獨立王國終於不再獨立,龍雲的位子坐不穩了。

事實上,早在雲南被卷入戰事之前,滇軍早已被投入了抗戰的洪流之中,隻是,滇軍抗戰,對龍雲而言有益無害,還能一了報國救民之願,而雲南抗戰,對於龍雲來講,則意味著重重危機。所謂不防是防,其核心在於避免給老蔣舉兵入滇的借口,但是,一旦老蔣真的舉兵入滇,那麼,不管防還是不防,龍雲終將防無可防,事情是明擺著的,龍雲不是老蔣的對手。

防無可防

抗戰爆發後,各地各部當然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滇軍同樣也不例外,龍雲毫無保留,將滇軍主力編成第60軍,由盧漢率領,投入抗戰。盧漢是龍雲的發小,一道拜師混幫派,一道做買賣,一道出事故,一道入川從軍,龍雲發跡後,盧漢也跟著沾光,成了滇係的二號人物。不過盧漢也並非對龍雲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在政壇裏打滾多年後,把兄弟雖然還是把兄弟,但到利益交關之時,情誼也就不過如此了——龍雲廢師改旅那陣,盧漢就打頭造反了。後來雖說龍雲又回來了,沒多久氣消了,也把盧漢放了,但是經此一事,兄弟情誼不免也就生分了。這就是政治,甭管多深的感情,在這個染缸裏一泡,都得變了色。當然,不管如何,龍雲最信任的人還是盧漢,雖然把他的軍職給擼了,但是碰上啥要緊的事,他最先想到的還是盧漢,購置軍械這樣的事,也還是給盧漢辦,乃至如今要出省征戰,盧漢依然還是龍雲的頭號人選。

盧漢出省征戰,參與了兩場惡仗,其一是徐州會戰,其二則是武漢會戰。台兒莊戰事就是徐州會戰的一部分。台兒莊戰役之所以稱為血戰,就是說戰事極其慘烈,駐守台兒莊的孫連仲部跟磯穀師團幾乎拚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打得極有血性,後來湯恩伯部趕赴馳援,裏應外合,才重創磯穀師團——這也是國軍正麵抗戰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勝仗。盧漢沒趕上台兒莊血戰,他到第五戰區的時候,台兒莊戰事已經告一段落,這當然不免有些遺憾,不過,仗還是輪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