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新桂係篇(12)(2 / 3)

張發奎回粵之時,正是李濟深調兵遣將鎮壓起義軍之際,廣州頗是空虛,於是,他得以兵不血刃將軍隊開到廣州。張發奎一來廣州,就開始痛斥特委會的不是,然後又要改組廣東省政府,安插汪係人士之類,明擺著跟李濟深示威了,而李濟深也兵來將擋,將蔡廷鍇的部隊調入廣州,並邀在武漢就跟張發奎因反蔣問題鬧得很不愉快的陳銘樞回國當軍長,總之,杠上了。然後張發奎說我們這麼鬧著也不是辦法,請汪主席來評評理。李濟深不知是計,還以為真是請汪精衛當調人,表示同意,誰怕誰啊?於是,兩人聯名通電,請汪精衛來粵。汪精衛這一去廣東,李濟深就看出問題了,這哪是調人,這分明是幫架來的呀,於是也就有些防備,鬧到最後,李濟深擺出老上司的派頭,說給張發奎5萬港元,出國散散心。事情到了這份上,基本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但是,張發奎畢竟是李濟深多年部曲,頗有些私誼,真說是痛下殺手,張發奎倒也下不了這個狠心。怎麼辦呢?汪精衛想出了一個妙招——說損招也行——調虎離山。當然,要把李濟深調出廣東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得有個由頭,幸運的是,由頭很快就送貨上門了,而這份發送人,不巧的是,正是蔣介石。

蔣介石自下野之後就一直在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本來他是想看新桂係怎麼在如此混沌的政治形勢下左支右絀的,到時候支持不下去了,他也就能順應時勢重新複位了,但是,李宗仁著實是狠角色,孫傳芳、唐生智這兩股甚至蔣介石自己都頗為頭疼的勢力都被李宗仁一一拔掉,甚至汪精衛還在他麵前吃了癟,勢頭之猛,老蔣也甚覺膽寒。計劃趕不上變化,老蔣當然不能再消極觀望,縱容新桂係一步步坐大了,於是,老蔣也開始頻頻搞小動作,前番李宗仁西征,老蔣就想說服唐生智負隅頑抗,沒想到唐生智不上套,老蔣隻能使出B計劃,跟小唐部將互通款曲,能不能收編另說,最起碼給新桂係收編增加難度。老蔣冷眼旁觀,知道汪桂之爭已是漸入佳境,他要想收漁翁之利,無非是再添把柴,炒熱氣氛,把這兩家的爭鬥弄到最高潮——那怎麼炒氣氛呢?

老蔣跟汪精衛鬥法有年,對其知根知底,對汪精衛回師廣州的心思自然是門清,汪精衛要在廣州下手,那蔣介石就創造個機會讓他下手,於是,他便在上海呼籲召開四中全會,並電邀汪精衛、李濟深等黨政要人赴滬。想當年寧漢合流時,汪精衛赴滬,數邀蔣介石一見,蔣介石送上的都是閉門羹,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如今蔣介石居然主動邀請汪精衛赴滬一見,個中玄妙,令人感動不已。李濟深原本對廣州的局勢也不太放心,但是在汪精衛的一手策劃下,李濟深最終還是上了套——李濟深不是忌憚張發奎嗎?可以,前番李濟深給了張發奎5萬大洋,勸其出國旅遊,張發奎爽快答應了,還說要跟李濟深一塊兒動身;廣州無人打理,出了事怎麼辦?也可以,汪精衛已經電召黃紹竑赴粵,有他看場子,你總該放心了吧?如此這般,李濟深當然再沒理由不動身了。

李濟深最終還是被陰了,張發奎跟他一塊兒動身確實不假,但是他沒有出國,而是跑到香港就留了下來,他在港遙控指揮,而在廣州實施計劃的則是黃琪翔;至於黃紹竑,他這也叫送貨上門,趁著這個機會把他一塊兒辦了,到時候兩廣到手,大局定矣。汪精衛策劃之密、手段之毒,實在跟他風流倜儻的帥哥形象相去千裏。但是,所謂人算不如天算,雖然廣州事變如約在11月17日實施,但是原本的兩廣卻陰差陽錯之下,隻收了一廣——而問題自然出在黃紹竑身上。黃紹竑倒是也去廣州了,當然他也沒想這麼多,認為自己是幫李濟深看場子的,但是,事變前晚,突有廣州財政局的老友馮祝萬跑來告密,黃紹竑方知此事玄機,連夜化妝潛逃,這才逃過了一劫。因此,廣東雖入汪精衛彀中,但因為黃紹竑成了漏網之魚,想要進一步搞定廣西,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廣州事變這麼一爆發,那是氣氛瞬間達到高潮,汪精衛暗叫不好——讓黃紹竑溜了,事情可能不諧,而被騙去上海的李濟深那是暴跳如雷,就差沒直接罵汪精衛狗娘養的了。張黃事變是個什麼性質,大概跑哪都沒有汪精衛的理兒——雖說汪精衛最擅長的就是無理攪三分,但是,有膽搞就要有膽擔,汪精衛也無非是準備厚著個臉皮陪新桂係吵架了。當然,甭管雙方怎麼鬧,到最後,可以想見的是,得便宜的,還得是蔣介石。

吵架勸架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新桂係與李濟深當然不能善罷甘休,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中央告狀,要求主持公道,甚至還無中生有,說這是汪精衛跟中共蓄意勾結,謀圖叛黨。汪精衛一聽這帽子扣得大了,趕忙為自己辯解,大概是表示此事跟我跟中共一丁點兒關係都沒有,隻是因為第四軍對特委會西征之舉不滿而鬧出的意見衝突。汪精衛倒打一耙,居然把賬算到了特委會身上,合著他先出爾反爾反對特委會,然後攛掇唐生智跟南京鬧,最後策劃廣州事變,如此種種都是人特委會的不是,這他娘的還沒說理的地方了?新桂係當然火大,聯合西山會議派繼續發動猛攻,汪精衛不甘示弱,又抽調了精兵幹將,跑來打嘴仗,還真別說,汪精衛手底下這幫人,論別的能耐那是廢物一堆,打嘴仗的能力著實不俗,這嘴仗打到最後,居然討論起特委會的合法性起來了——整個乾坤大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