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新桂係篇(13)(1 / 3)

事情到了這份上,看起來是汪精衛逃過一劫,而李宗仁則是損失慘重了,但是,這事還沒完——廣州的事兒不還得解決嗎?不巧的是,汪精衛真是倒了血黴,怕什麼來什麼。預備會結束後次日,中共也來湊熱鬧,當時中央的瞿秋白等人腦子發熱,認為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攻取大城市了,然後張太雷、葉劍英幾個就在廣州發動了起義。一早新桂係就說汪精衛跟中共合作,意圖不軌。如今中共還真就應景地來了出起義,這下新桂係可算是抓住了攻擊重心,痛罵汪精衛裏通外敵,謀叛黨國了,然後,監察委員鄧澤如在新桂係授意下拋出《查辦汪係集團案》,而白崇禧更是磨刀霍霍,命令軍隊控製汪係人物了,甚至還親往法租界,要捕殺汪精衛。其實,汪精衛跟中共的關係真是小蔥拌豆腐,但是新桂係言之鑿鑿,汪精衛也是百口莫辯,唯一的希望就是老蔣能看在汪精衛擁戴上位的份上,再幫幫忙了。

老蔣願意幫忙嗎?毫無懸念嘛,汪精衛其實就是老蔣複位的催化劑,如今催化作用達成,那汪精衛還有用嗎?汪精衛死命折騰,跟李宗仁鬥,鬥了半天,非但沒能借著蔣介石下野的大好良機收複河山,還順手把蔣介石鬥複出了,倒也不妨,可以合作啊,結果現在蔣介石把他當塊臭抹布一樣給扔了。雞飛蛋打,一切成空,又混到了出國避禍的境地。

最後說說廣州事變的後續發展,照著汪精衛的計劃,原本是調虎離山,引君入甕,雙管齊下,一舉拿下兩廣,到時候搞成既成事實,就愛誰誰了,結果偏是橫生枝節,引君入甕這一路出了岔子,讓黃紹竑事前得悉,溜了,於是隻剩下了一條腿走路,局麵顯見不利。正當張發奎屯兵粵桂交界,準備不管三七二十一,霸王硬上弓,跟桂係拚個死活之時,那邊廂中共鬧了起義,成立了蘇維埃,張發奎一看不對,趕緊調兵鎮壓——這事變,那事變,倒黴的還不是老百姓?張發奎將中共的起義鎮壓下去之後,一看四周皆敵——李濟深已調動兵力圍剿張發奎,而黃紹竑回梧州後也抽調兵力意圖戡亂,大勢已去,沒奈何隻得和黃琪翔一塊兒下野了事。人能下野,軍隊不能,而英雄的第四軍落到這般田地,也著實令人唏噓。

善後

蔣介石終究還是回來了,他有巨大的黨內影響力,他跟江南財團關係非凡,甚至,借著跟宋美齡結婚的契機,他打通與美國的外交通道——蔣介石的政治根基終究比李宗仁深得多,以李宗仁目前的實力,根本不足與其全麵對抗。但是,李宗仁所做到的一切已經足夠讓蔣介石吃驚了:在龍潭擊潰了孫傳芳主力,在寧漢合流中聯合西山會議派排擠汪精衛得手,甚至,在寧漢的總對決中輕鬆搞定不可一世的唐生智。一個入黨四年、統一廣西不足三年的新貴,李宗仁已經做到了極致,之所以依然無法阻擋蔣介石歸位,非唯人事,實則天命也。

當然,李宗仁是個腳踏實地的人,他不像唐生智那樣得誌便猖狂,他明白自己的能量還不足以問鼎中樞,能過那麼小半年的癮,也就差不多了,蔣介石要回來就讓他回來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而今擺在他麵前的核心任務,不是阻止蔣介石複出,而是掌握兩湖。要掌握兩湖,首先要麵對的自然還是唐生智所部的收編問題,事實上,如果沒有汪精衛策動張黃事變,大概新桂係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今汪精衛這麼一搗鼓,把老蔣給弄複出了,對新桂係而言也確實有些不妙,好在老蔣有更重要的任務——四中全會,倒也暫時無暇顧及兩湖。當然,老蔣複出畢竟還是敲響了警鍾,李宗仁也頗有憂患意識,知道再跟這幫人耗下去,不免夜長夢多,為今之計,也隻有霸王硬上弓,快刀斬亂麻,趁著老蔣分心,一鼓而定兩湖。

1928年1月15日,李宗仁終於不能忍受唐生智舊部這麼拖拖拉拉,不給個準話了,決定用武力解決問題,程潛率第六軍及第四十四軍等部,自武長路南下,而白崇禧率夏威第七軍及胡宗鐸第十九軍由通城向平江會攻長沙。21日,兩部發動全線總攻,未幾則與唐部激戰於汨羅江兩岸,正待李宗仁希圖一鼓作氣拿下長沙時,葉開鑫四十四軍突然叛變,向程潛部側背發動猛攻,情勢相當危急。白崇禧聞知此訊,乃暫停急進,向南京總部提出兩條意見:一是回師救援,穩固武漢;二是正麵突破,直取長沙。當時南京總部跟李宗仁在一處的有譚延闓、何應欽和李烈鈞三人,這三人都認為應該穩字當先,先穩住後方,後徐圖再進,認為該讓白崇禧率軍回師救援,然而,李宗仁意見則正好相反,認為隻要白崇禧能勢如破竹直下長沙,葉開鑫便不敢戀戰,後方之圍立解,因此主張白崇禧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