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新桂係篇(16)(3 / 3)

新桂係在北伐中縱橫馳騁,流血流汗,費盡心力,打下了這片天下,本欲以此為基,逐鹿天下,未曾想,與主要競爭者蔣介石甫一交手,便輸了個稀裏嘩啦。悲劇的是,如果是堂堂正正地戰敗倒也罷了,畢竟勝敗兵家常事,大不了收束整頓一番,卷土重來。然而,新桂係敗倒是敗了,但壓根就沒戰,未戰而敗,自然難以讓人接受。李宗仁看不上蔣介石,認為其治軍為政無一可取,然而,蔣介石之所以是蔣介石,當然有其出眾之處,此次交鋒,蔣介石就讓李宗仁好好見識了下他翻雲覆雨的手段。李宗仁當然想戰,然而蔣介石避實就虛,根本就沒給他戰的機會,先用150萬大洋廢掉白崇禧10萬雄兵,後以人格為餌拆散兩廣同盟,接著更是在新桂係內部翻江倒海,竟將新桂係的命根子鋼七軍給搞到倒戈,如是再三,能戰的李宗仁卻被不能戰的蔣介石玩得暈頭轉向,還沒發力就已全麵崩盤。李宗仁與蔣介石這第一次正麵交鋒,卻以如此方式落敗,實在令人唏噓。

窮無所歸

事到如今,蔣桂之戰已經分出了勝負,蔣介石取得完勝,而新桂係則是一夜之間輸掉了兩年之間的經營所得。然而,取勝的蔣介石顯然並不想就此收手,因為新桂係畢竟還有老巢廣西在手,而新桂係同樣不想就此繳械,原因同樣是他們還有廣西。蔣介石步步進逼,甚至還讓身陷囹圄、任其擺布的李濟深去信一封,說要李白出國考察,還勸黃紹竑與中央合作,極盡挑撥之能事,到最後,忍無可忍的新桂係決定不爭饅頭爭口氣,就算要輸,也要輸得轟轟烈烈,黃紹竑就表示,本錢已在前線輸光了,如今後方這點留著也沒用,索性孤注一擲,拚個痛快——李宗仁要的就是這句話,到了這個份上,輸是肯定輸了,但不能輸得不明不白。

新桂係要負隅頑抗,做困獸之鬥,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廣東問題。自打李濟深被老蔣幽禁之後,兩廣同盟就已分崩離析,生意不成,仁義也不在,朋友變成了敵人,陳銘樞和陳濟棠此刻都站在老蔣一邊,當然,李濟深的部下也並非都是見異思遷之輩,也有不少在上司被幽禁之後通電反蔣的,廣東也並非完全在二陳控製之中,這對於新桂係自然是個機會。黃白乃借勢東進,陳濟棠見腹背受敵,自知難敵,請求老蔣出兵相助,蔣介石倒也不含糊,令福建的張貞師與俞作柏率領的桂係叛軍入粵馳援。黃紹竑這路打得頗不如意,受阻於三水,未能突破北江,倒是白崇禧那邊有聲有色,連敗粵軍兩部。但是,也就到此為止了,很快陳濟棠就清理了門戶,率部增援,而桂軍連番惡戰之下,損失慘重,已是強弩之末,黃白見大勢已去,隻得結束對廣東的攻勢,退兵梧州。

粵桂之戰新桂係雖未取勝,好在也未落敗,算是打了個平手。但問題是,蔣介石擺下的是十麵埋伏,除了廣東,不還有湖南嗎?湖南的何鍵如今剛剛投效老蔣,表了忠心,要保住飯碗,當然要以實際行動痛改前非,而這個行動也無非就是賣力攻桂罷了。於是,就在新桂係廣東鏖戰之際,何鍵率部乘虛而入,連取桂北數地,桂係守軍不敵,乃退入柳州。黃白見勢不妙,隻得從梧州撤退,趕赴柳州解圍,結果倒確實在柳州擊敗了湘軍,而後還反攻桂林得手。但是,所謂雙拳難敵四手,擋住了這個,就漏了那個,湘軍問題暫時解決,粵軍問題又來了,梧州就被粵軍兵不血刃給占了,而桂係叛將李明瑞和楊騰輝也於此時攻取了桂平。此時黃白已然是無兵可調,無勇可戰,敗局已定,縱使千般不甘,萬般不願,也隻得將部隊交給部將,於6月底通電下野,出國避禍,蔣桂之戰遂全麵結束。

新桂係在廣西的落敗當然早在預料之中,事實上,不管是李宗仁還是黃紹竑,都沒對此戰抱有太大希望,也無非是略盡人事,好歹輸也在戰場上輸,略微挽回點麵子了——而李宗仁在廣西戰事開打前便前去香港便是明證。李宗仁的日子過得頗是苦悶,他這一敗,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找上門來,當然大多是些失意政客:比如早年跟孫中山糾纏不清,現在在國民黨內聲名狼藉的陳炯明;又比如新近在北伐中因為自作聰明而被各個擊破的五省聯帥孫傳芳;還比如被小張擋在山海關外,最終被北伐軍所破的直魯聯軍司令張宗昌;再比如跟新桂係爭奪廣西權柄,落敗之後甚至為多方通緝的沈鴻英;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李宗仁在兩個月之前還是國民黨稱霸一方的新貴,有望角逐中央權柄的梟雄,如今卻成了這些邊緣政客爭相拉攏的對象,真是世事無常,禍福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