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碰了一鼻子灰,其他兩位大佬一個是準備渾水摸魚,趁火打劫,另一個是隔岸觀火,愛咋咋的,他救已成泡影,那就隻能自救了。新桂係在兩湖的力量,計有夏威第七軍、胡宗鐸第十九軍、陶鈞第三十一軍、葉琪第九師,以及何鍵第三十五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而且第七軍和第十九軍都是新桂係賴以起家的精銳力量,真要幹起來,就算要敗,也至少讓蔣介石蛻層皮。但是,蔣介石能這麼真刀真槍地跟新桂係硬拚嗎?蔣介石才沒那麼傻,他的辦法,依然還是屢試不爽地策反離間之術,此前白崇禧已經被這招折磨得差點小命不保,如今老蔣故技重施,對象是新桂係嫡係,還能奏效嗎?
蔣介石最先瞄準的是兩個湖北籍將領——胡宗鐸和陶鈞。在蔣介石看來,兩個湖北人在廣西人堆裏幹事,一準兒不順心,一準兒被排擠,這個突破口想來是抓著了。然而,蔣介石這下算是栽了個大跟頭,實際情況大出他的意料,這二人是油鹽不進,甭管他怎麼搞,死活不上鉤,甚至,胡宗鐸和陶鈞二人還將蔣介石這些個勾引離間的手段原原本本地跟李宗仁彙報了。蔣介石不明白此間玄機,胡宗鐸和陶鈞確實都是湖北人不假,但是,誰說湖北人在桂係就一定不順心呢?這二人可是得意得很啊!胡宗鐸追隨李宗仁之後,一直受其重用,在北伐中是桂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跟夏威平起平坐的人物,李宗仁待其恩遇有加,怎可能反水?至於陶鈞,這哥們兒更爽。當年新桂係組建三十一軍的時候,有兩個老資格的前輩升遷次序在他之前,但是他愣是被破格提拔,這要還不感恩戴德,還算個人嗎?
當然了,有順心的就有不順心的,老蔣是出了名的能磨,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下定決心要在新桂係內部鑿出個大洞來,很快他就發現了突破口。不順心的不是湖北人,而是廣西人,新桂係的江山是廣西人槍林彈雨、九死一生給打下來的,坐江山的卻不是他們,鋼七軍在湖北這兩年可是受夠了氣,而讓他們受氣的正是那兩個湖北籍的將領。胡宗鐸和陶鈞發達之後,就日漸驕縱,一意用親排異,在湖北呼風喚雨,風光無限,第十九軍和第三十一軍的將士們永遠得到最優惠的待遇,而軍功最大的第七軍則是飽受寄人籬下的客軍之苦,於是便有了“廣西人拚命打仗,湖北人拚命發財”的不滿聲音。但是,不滿歸不滿,夏威怎麼著也是新桂係宿將,跟黃紹竑和白崇禧都是同學之誼,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再有意見也絕對不會反水,但巧就巧在這了,夏威彼時患了白喉,正住院調養,而此時代為執掌第七軍的——不巧的是——是李明瑞。
李明瑞也是新桂係宿將,北伐以來軍功赫赫,是員難得的虎將,但是原本那三十一軍軍長的位置,應該是在他和鍾祖培之間二選一的,結果好死不死,他們倆一個都沒輪上,反倒讓資曆、軍功都不夠的陶鈞占了先,鍾祖培一怒之下掛冠歸田,而李明瑞自然也是咬牙切齒。沒當上軍長也罷了,在湖北這兩年看著那兩個湖北人耀武揚威這霸道勁,真是要多不爽有多不爽。於是,老蔣來找他之後,李明瑞也就有些動心,但也知事關重大,一時還拿不定主意,說要問下他的表哥再說。李明瑞的表哥是俞作柏,此人是新桂係的元勳級人物,俞作柏其人野心勃勃,不安於現狀,當日廣西的統一戰爭中,他就自說自話將頂頭上司李石愚支走,自己跑去跟黃紹竑混了,此事也是導致後來定桂軍跟討賊軍矛盾重重的主要因素。俞作柏為人如此,當然引起了李宗仁的極端不快,兼之其弟俞作豫是中共黨員,這自然更犯了新桂係的忌諱,因為此事,如今俞作柏並未在新桂係任職,而隻是在香港閑居。於是,當老蔣派楊永泰挾其親筆信前往香港遊說,並允其事成之後出任廣西省主席之後,俞作柏見總算蒼天有眼,給了他東山再起的機會,當然是一口應承。俞作柏既已答應,李明瑞自然下定了最後決心,就等著一聲號令,而後反戈相向。
事已至此,老蔣這是連新桂係垂死掙紮的機會都不願給了,大兵壓境之下,李明瑞如約反水,第七軍原是新桂係最可依賴的力量,如今陣前倒戈,這自然給了新桂係致命一擊。蔣介石大軍兵臨武漢之時,胡宗鐸、陶鈞和夏威等人見大勢已去,幹脆連抵抗意誌也沒了,紛紛撤退,4月5日,蔣部乃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武漢。接下來自然是銜尾急追,老蔣又放話說歡迎第四集團軍來歸,必將厚待雲雲,軍事糜爛,部眾離心,這仗自然打不下去了,三人乃最終通電下野,胡宗鐸和陶鈞出國,而夏威則隻身前往香港,殘部均被收編,湖北戰事乃全麵結束。有人說還有湖南?在湖南的不過是何鍵和葉琪二人,何鍵本就不是李宗仁嫡係,事到如今,當然要果斷轉向,於是修書一封,說願表忠心雲雲,老蔣一看,非常好——至於葉琪,雖說他跟新桂係關係倒也不錯,但何鍵都反了,他還能較什麼勁?趕緊把部隊交給何鍵收編,自己帶著一排衛士廣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