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新桂係篇(16)(1 / 3)

唐生智帶著老蔣給的150萬大洋北上天津,準備去接收舊部了,當然,蔣介石也少不得放出迎唐複出的輿論,為其造勢。唐生智的那些舊部,本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嫡係,當年被收編的時候也是不情不願,還是新桂係采用武力霸王硬上弓才口服心不服地歸順。如果新桂係好好待他們也罷了,問題是,被收編之後,白崇禧就拿他們這些湖南人當炮灰去爭廣西人的富貴了,如今仗打完了,白崇禧滯留華北,不接受意見南返也罷了,他奶奶的居然前段時間還放話說要去西北駐軍——合著華北不夠苦,非得去最苦的地方才行。如此這般,唐生智舊部自然意見多多,開始念起唐生智的好了,誠所謂衣不如新,人不如舊,長官還是老的好,如今唐生智拿著巨款前去勞軍,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一夜之間,因為唐生智這股東風一吹,白崇禧赫然發現底下人都不聽話了,一群人背著他搞串聯,不聽指揮,更有甚者,直接貼出了“打倒桂係”,“打倒白崇禧”,“歡迎唐總司令東山再起”等標語。當時正是蔣桂之戰一觸即發之時,白崇禧也準備帶著這支部隊回湖北跟李宗仁會合,沒想到,群情憤憤,軍心散亂,所部嘩變在即,不要說領著這幫人打仗了,能撿條命就算幸運了。最後好歹靠著廣西老鄉廖磊仗義相助,後曆經波折,白崇禧才算逃出生天,在此不予贅述。

白崇禧雖然撿了條命,但桂係那10多萬軍隊的家當可就賠了個精光,而且,蔣介石未出一兵一卒,隻是花了150萬大洋——150萬大洋換10萬軍隊,這是筆怎樣的買賣?蔣介石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翻江倒海一番,便讓新桂係先折一臂。還沒完,蔣介石又盯上了半個桂係的李濟深。李濟深跟新桂係啥關係,蔣介石比誰都明白,兩廣如果聯盟,倒也不好下手,好在廣東跟新桂係相契的隻有廣西人李濟深,李濟深手下兩員廣東的骨幹陳銘樞和陳濟棠卻跟新桂係交情有限,因此,好辦,把李濟深調走即可。李濟深按說已經上過老蔣一次當了,當年老蔣以參加四中全會為由邀其赴滬,結果剛到上海,老巢就被張發奎給抄了,這次老蔣依樣畫葫蘆,說要請李濟深來當調人,解決湘案的糾紛,還派吳稚暉親往廣東去請,可悲的是,李濟深吃虧吃不夠,又上套了。

李濟深來到上海後見到了李宗仁,李宗仁看到他來上海,知道沒啥好事,勸他趕緊回去,就算不回去也別去南京,一準兒被扣。李濟深這才知道事情嚴重,大概是要動家夥了,也頗有些動搖,不願去了。蔣介石看到戲唱了一大半,怎能不接著唱下去?趕緊派了四位元老——吳稚暉、張靜江、蔡元培和李石曾四人,前來說項。接下來表演的是吳稚暉,稚老是個演戲天才,當年就把汪精衛給整得一愣一愣的,為人頗有戲劇性,這次又來了,他說蔣介石就是讓你去當調人,你不要想東想西,蔣總司令以人格擔保,一定不讓任潮你失去自由。李宗仁反唇相譏,說蔣介石這號人,還有毛個人格。吳稚暉拿出終極殺招,說蔣介石如果食言,我就當他的麵一頭撞死在牆上。如此這般,四個人跟李濟深談了整整兩天,第二天更是連軸轉,從中午談到半夜12點,說得口幹舌燥,最後李濟深實在經不住這樣的軟磨硬泡,決定相信一下蔣介石的人格。於是,蔣介石就給李濟深展示了他的人格——到了南京就被監視,不久被扣押在湯山。

從白崇禧到李濟深,新桂係的外勢被蔣介石破了個幹幹淨淨。老蔣的表演才剛開始,去勢之後,當然要屠龍。

不戰而敗

仗還沒打,先有白崇禧手下十萬雄兵在蔣介石略施小計下全體淪陷,甚至自己還差點賠上條小命;後又有上當上不夠的老實人李濟深再次落入同一個圈套,老蔣用實際行動證明,政客的人格跟妓女的貞潔是一個概念——壓根談不上;老蔣頻出手筆之後,新桂係已有中盤崩潰之象——要命的是,還不能認輸,自己既不願,對手也不讓。老蔣見一切就緒,乃於3月中下旬召開的國民黨三大上正式撕破臉皮,而其主打的當然是湘案這張牌,21日,老蔣一改先日溫和姿態,開始將湘案上綱上線,說這是公然違反中央決議,破壞國家統一,還說事態嚴重,非得嚴加製裁不可,27日,大會決定開除李宗仁、白崇禧及李濟深黨籍。造勢已畢,接下來老蔣便以朱培德、劉峙和韓複榘為三路指揮,進攻兩湖。

李宗仁的政治敏感性當然沒得說,早在老蔣皮笑肉不笑地說要政治解決時,他大概已經預料到此次老蔣要玩真格的了,光憑新桂係,當然不足以跟蔣介石對抗,於是,他開始找援兵,而能找的援兵,也無非就是馮玉祥跟閻錫山二人。先找馮玉祥,結果晚了,蔣介石先行一步,許以兩湖地盤和行政院院職長,馮玉祥此人大家想必都了解了,見利而忘義,專善落井下石,而不能雪中送炭,甭管李宗仁的使者怎麼言之鑿鑿,說唇亡齒寒的大道理,馮玉祥都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老子就不幫忙。沒奈何,再找閻錫山,當然還是那番大道理,什麼我完了,你也快了之類的。結果閻錫山是個人精,最討厭的就是冒大險而無大利,跟老蔣對抗,能有幾分勝算?就算贏了,新桂係能給他什麼?這樣所謂的戰略利益,閻錫山才沒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