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新桂係篇(15)(1 / 3)

李宗仁能妥善處理與黃紹竑、白崇禧這二者的關係,這是新桂係能保持團結的最重要因素。以白崇禧來說,此公頗有些傲氣,處事獨斷,敢想敢為,而李宗仁所做的,就是不設障礙,聽其所為,如果說白崇禧初時還不識李宗仁的好處,那麼在任北伐軍參謀長的過程中,就開始深得其味。蔣介石跟李宗仁不一樣,李宗仁控製部下的手段是以誠相待,以義相交,然而蔣介石則是慣使權術,喜歡將部將訓得毫無棱角,服服帖帖。李宗仁在回憶錄裏說蔣介石喜歡的隻是唯命是從的奴才,不喜歡白崇禧這樣有棱有角的幹才,所言雖顯偏激,但卻也非全屬妄言。不管怎麼說,蔣介石對部下既用又防,打一棒子給一甜棗,恩威並施,這點確屬事實,即便是頭號親信何應欽,也不免活在老蔣如許手段之下。

何應欽之所以在老蔣下野前後與桂係勾勾搭搭,甚至在其逼宮之時都不願力挺老蔣,乃至老蔣複出,都沒有高唱讚歌,這一切都說明,何應欽雖是蔣係的台柱子,作用類屬新桂係的白崇禧,然而,與李白之間親密無間不同,何應欽跟蔣介石的關係微妙而複雜,基於利而非基於義。而老蔣是怎麼對付有些脫韁的何應欽的呢?在1928年2月9日,突然將其第一路軍總指揮的權位擄奪,而後經人調解,將其調為總司令部參謀長,相當於變相剝奪了兵權,何應欽當然不爽,跑到莫幹山,稱病不出,老蔣則親自前往莫幹山,對何應欽說“我離了你,沒有問題,照樣幹下去;你若離開我,就無辦法”。何應欽當然聽出了這句話的分量,自此不敢再鬧脾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蔣介石製住了何應欽不假,但是他得到的也不過是個唯唯諾諾的何應欽罷了。而白崇禧便是在老蔣手下做事屢遭掣肘,才明白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宗仁一般任其揮灑。

李宗仁如此的用人哲學,當然致使他的一眾部下都是些敢作敢為的悍將,如胡宗鐸、夏威以及陶鈞之流,都是能獨當一麵的將才,李宗仁從不對他們的悍氣稍加打磨,而是聽之任之。當然,有利也有弊,放任自流的用人方法固然可以讓部下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同樣也會使部將有脫軌之嫌。當然,所謂脫軌,倒不是說這些人能叛變李宗仁,李宗仁對他們恩義相加,忠誠是毋庸置疑的,而是說,他們有時會難以約束,自作主張。而這最典型的例子,自然便是老蔣途經武漢之時,他們不去赴宴以及閱兵之時大放厥詞二事,此二事當然不是李宗仁的本意,之所以至此,也無非是李宗仁平日對他們過於放縱,乃至驕橫成性罷了。李宗仁事後也覺過火,曾對三人痛加申斥,然而正如李宗仁回憶錄裏所說的那樣——然究有何補?事已至此,也確實無可補救了。

馭人有術、用人乏道的蔣介石看人著實準得可以,當日攻取湖南後的路線之爭中對唐生智的防備,已經可以看出其高人一等的政治敏感性,如今三藩在前,各具特色,蔣介石再次展示出了他的識人慧眼,他的判斷非常正確,李宗仁便是他最大的對手。一山不容二虎,國民黨這座廟裏容不下兩尊大神,蔣李之間終將較個高下!

先下手為強

被蔣介石喻為當代臥龍的政學係巨擘楊永泰曾給老蔣獻上他的削藩策,略謂“用軍事解決桂係,用經濟解決馮係,用政治解決晉係”,此語精當地勾勒出了三藩各自的缺陷:桂係雖頑固,然根基不固,實力不足,宜力取之;馮玉祥資曆深,實力強,然經濟窘迫,部將寒酸,以利誘之,可收全效;晉係經營日久,根深蒂固,但閻錫山為人精細有餘而果敢不足,缺乏冒險精神,宜用政治牽製之術。從這個角度來講,閻錫山必定是老蔣最後下手的對象,在此之前隻要稍加牽製,彼必不敢輕舉妄動——畢竟隻要不把閻錫山逼到那個份上,他還是喜歡做穩賺不賠的買賣。既然如此,老蔣便有兩個選擇,一是聯弱敵強,也就是聯合李宗仁對馮玉祥開刀;二是遠交近攻,在保證馮玉祥不做他袒的情況下,對付李宗仁。當然,具體如何選擇,還得先做試探。

蔣介石首先試探的是李宗仁,據李宗仁回憶,蔣介石曾在編遣會議不歡而散後表現出要對付馮玉祥的想法,還派人去做說客,試探李宗仁的反應,結果當然不用講,唇亡齒寒的道理,李宗仁還是明白的,於是說了堆黨內不可輕啟戰端的大道理,給擋了回去。李宗仁的這個反應應該早在蔣介石的預料之中,作為蔣介石假想敵排名榜首位的對手,這點政治能力還是不用講的,老蔣淺嚐輒止,迅速啟動第二套方案——遠交近攻。當然,要動手,總得有個由頭,煽風點火,炒熱氣氛,這也是免不了的,而暖場當然是蔣介石的看家本領,不要說新桂係爆點多多,就是沒有爆點,老蔣也能給造一個出來。

新桂係最大的爆點,當然還是在湖南。湖南戰略地位顯要,向來就是各派紛爭的引爆點,當日陸榮廷舉兵入湘打響了護法戰爭的第一槍,而吳佩孚兵出衡陽更是一戰成名天下知,及至趙恒錫驅逐張敬堯得手,奉行省憲,聯省自治,也使孫中山的北伐計劃屢遭擱淺,當北伐真正興起,同樣還是因為湖南的內部紛爭。而對於新桂係而言,湖南的地位更是至關重要,這是聯結兩廣與湖北的咽喉,控製在手,便可虎視東南,坐觀天下,而一旦失落,則如咽喉被呃,呼吸難暢。為了取得湖南的統治權,李宗仁甚至不惜撕下自己老實人的假麵,用詭詐之術誘捕程潛,然而,縱使煞費心機,李宗仁似乎也不能完全將湖南捏在自己手裏,而這對於渴望事端的蔣介石而言,自然是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