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新桂係篇(20)(2 / 3)

內亂高於外戰

自打孫中山去世之後,反蔣就成了國民黨政治的主旋律,但是,不得不說,蔣介石確實命硬,從中山艦事變,到遷都之爭,再到寧漢對立,及至桂係逼宮,乃至中原大戰,各門各戶對蔣介石進行了一波又一波凶狠的攻勢,但是,蔣介石偏是巋然不動,反倒是一眾反對勢力漸次銷聲匿跡。中原大戰大獲全勝之後,蔣介石已是天下之大,唯我獨尊了,老對手中,唐生智還沒趕上較勁,就先垮了,汪精衛如今更是連鬧騰的氣力都沒了,馮玉祥完蛋了,閻錫山避難了,而李宗仁,看似骨頭挺硬,其實是快散架了,所以,蔣介石得意了。蔣介石一得意,就不想再像過去那樣夾著尾巴做人了,於是,腦子一熱,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元老中的元老胡漢民給軟禁了。沒錯,反蔣派確實都不複當年之勇了,但逮到這樣的機會,少不得也要做做文章。當然,不排除蔣介石可能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將潛在的反對者一網打盡,但是這一網撒下去,能撈到幾條魚呢?就算撈到了幾條,能順順當當地給提上來嗎?

魚當然是有的,要是老蔣這麼玩了之後,民國各門各派還能裝聾作啞,那也就不叫民國了,但是,不得不說,魚確實小了點,也沒辦法,大魚之前都被他撈完了——廣東的陳濟棠,要資曆沒資曆,要實力沒實力,要名氣沒名氣,可能老蔣也壓根沒把他放眼裏,但是如今他扛起了反蔣的大旗。光憑陳濟棠來反蔣,當然是以卵擊石,即便再加上些胡係黨人,再來點閑著也是閑著的無聊政客,比如西山派的一些人,又比如有意求好的汪係分子——因刺廖案一事,胡漢民和汪精衛是老死不相往來的,也於大局無益。如此一來,陳濟棠當然是要找些好歹還像那麼回事的盟友來共襄盛舉了——政客畢竟隻是政客,光能罵街也罵不死蔣介石不是?如今的局麵上,真是說還能好歹拉過來充充場麵的反蔣派,其實滿打滿算,也就剩新桂係一家了,所以,新桂係可不是運氣來了嗎?

李宗仁本來還正愁著怎麼將粵軍趕出廣西呢,沒想到現如今老蔣這麼一鬧騰,不用趕,人家主動出去,甚至,還說要友好往來,共謀大事。都趕上這運氣了,雖說李宗仁也明白光靠這些阿貓阿狗是玩不贏老蔣的,但是既然人家願意交朋友,能解眼下的燃眉之急,湊湊熱鬧又待如何?反正反蔣都反了這許多年了,也不差這一次。於是,當陳濟棠表現出願意交朋友的意願之後,李宗仁當然毫無懸念地笑臉相迎,表現出合作的誠意了。1931年4月30日,來到廣州的中央監察委員會的幾個委員,聯名通電彈劾蔣介石,要求其下野;5月3日,陳濟棠通電附和;11日,李宗仁同樣通電附和。然後,新桂係一眾要員先後來到廣東,準備跟陳濟棠商談具體事宜,稍事整頓之後,反蔣熱潮居然又死灰複燃了。

蔣介石在軟禁胡漢民之後,大概就料到會有這種情況出現,但沒料到的是,廣東方麵還整得像模像樣的,也無妨,老蔣處理這種事情最有經驗,第一步,拖。老蔣之所以要拖,一是因為這段時間正集中精力圍剿中央蘇區:老蔣本來以為能馬到成功的,隻是沒想到穿著破衣爛衫、拿著破銅爛鐵的所謂共匪實在牛逼,在1930年年底進行的第一次圍剿中,毛澤東設計生擒清鄉主將張輝瓚,甚至還為此寫了首詩;眼下從1931年2月開始部署的第二次圍剿,眼看又是跳進了同一個陷阱,紅軍這麼一收縮,一轉移,國軍就成了沒頭蒼蠅,就等著被拍了;老蔣連吃兩次鱉,當然不能善罷甘休,得玩第三次,如此一來,自然無暇南顧了。第二個原因,當然是讓對手的千鈞重拳打在棉花上,以柔克剛,甚至,還能讓對手自亂陣腳。

老蔣打出了和平的招牌,在五中全會上,又是選舉胡漢民當中央委員,又是恢複李濟深黨籍的——雖然這兩人都在湯山晾著,明示我不想動手,你們也別逼人太甚。結果,老蔣這招太極一打,反蔣陣營果然就亂了,而且亂的不是別人,而恰是此次的主將陳濟棠。從7月開始,廣東方麵就嚷嚷著北伐,其實真是說幹就幹的隻是李宗仁和汪精衛;李宗仁的意思是,打是為了和,你不打出點樣子來,憑什麼老蔣願意跟你和?而汪精衛唯恐天下不亂,當然也同意李宗仁打的意見。陳濟棠啥態度呢?陳濟棠說“以政治為先驅,以軍事為後盾”,意思無非是和。那為啥陳濟棠有這態度呢?陳濟棠此次反蔣,其實一是為了驅逐陳銘樞——如今陳銘樞已經離粵,二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爭取到廣東超然的政治地位,有胡漢民做後盾,老蔣也並非不會妥協。老蔣如今主動示好,對於目標將要達成的陳濟棠來講,當然沒必要使刀弄槍的,更何況,真要幹架,也確實不是對手。最後,陳濟棠雖說在李宗仁和汪精衛的要求下鬆了口,卻到處使絆子,居然提出讓桂係去打衡陽,然後白崇禧說要錢,他又死活不願給,氣得跟他談了一夜錢的汪精衛直接就去了香港,反正就兩個字——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