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新桂係篇(20)(1 / 3)

南寧城守得固若金湯,這當然給前線新敗的李宗仁整頓部隊,增援南寧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兩步走:第一步,李宗仁讓黃旭初率部增援南寧,爭取進入城內,以安民心;第二步,白崇禧率部或趕往南寧,爭取和黃旭初裏外夾擊,打垮滇軍。當然,要如願以償跟滇軍贏得一對一的機會,就必須先拖住粵軍,李宗仁的辦法是,令李品仙率部佯攻賓陽的粵軍,而主力則繞出賓陽,長驅直進,直逼南寧。此計果然奏效,當白崇禧率部出現在滇軍麵前時,滇軍真有天兵天將從天而降的感覺——他們怎麼突破粵軍防線的?滇軍也無非是隻能做最壞的打算,那如此一來,滇軍豈不成了深入桂境的孤軍?這麼一想,本就士氣低迷的滇軍還有心思接著在廣西打仗嗎?10月13日,黃旭初得知援兵將至,突從城內殺出,而白崇禧則從背後殺去,本就無心再戰的滇軍這下立即潰不成軍,僅用一天,滇軍便全麵崩盤。桂軍乃銜尾急追,先後在隆恩、馬平發生激戰,滇軍節節敗退,等到桂軍搶先占領百色,占據有利地形之後,滇軍更是隻能從山間小道奔命,到最後,如我們介紹滇係時所言,15個團剩了6個,損失近六成,滇軍終一敗塗地。

桂軍在極端不利之境先是頑強死守南寧長達三月,後又在援兵到來之後瞬間擊潰滇軍,此戰再一次展現出了廣西兵驚人的強悍,被逼到牆腳之後的逆襲,聲勢足堪驚人。當然了,即便是擊潰了偷雞摸狗的滇軍,新桂係也並沒有能全麵控製廣西大局,更麻煩的,顯然還是盤踞桂東的粵軍——這股勢力又當如何應對呢?新桂係驅逐了滇軍之後,顯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一時之間再沒精力跟粵軍開戰,為今之計,也無非是主動示弱,爭取到和平局麵,而後慘淡經營,以待來時。情況也大抵如此,李宗仁以白崇禧、黃紹竑和夏威等人的老上司馬曉軍做中間人,致電粵方和中央,表示希望能夠恢複桂人治桂的舊局麵,當然,骨頭很硬的李宗仁同樣表示,如果對方一意孤行,那也隻能正當防衛了。粵軍當然不願意真把新桂係惹毛了,嘲諷兩句之後,也就沒了下文,彼此相安無事。自蔣桂之戰以來,新桂係諸人就一直疲於奔命,即便是複出,也不過是在苦熬,折騰半天之後,也不過是四處碰壁,如今李宗仁總算是撥開雲霧見青天,倒黴日子要到頭了,粵軍停止攻擊隻是好運氣的開始,更好的運氣是,粵桂聯盟的恢複。

粵桂聯盟要恢複,可能性隻有兩個:一是李濟深逃脫牢籠,重新入粵掌權,但這種可能性是個人就知道是零,逃脫牢籠已經不可能了,還要壓住二陳,重新掌權,那就是癡人說夢了;而另外一種可能性,則是如先日的桂張聯盟一樣,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毫無疑問,這便是實際情況。這個共同的敵人,想都不用想,除了敵人滿天下的蔣介石,不做第二人想,問題是,為什麼前一段還跟著老蔣鞍前馬後的陳濟棠如今卻跟蔣介石反目相向了呢?這就要從胡漢民講起了。

胡漢民是國民黨元老,孫中山手下頭號幹將,在孫中山在世之時,為其臂膀,無須多言,孫中山離世之後,胡漢民原本也被認為是最有資格成為國民黨領袖的人物,事實上他也確實接替孫中山成為了大元帥,但是政治鬥爭何其險惡?胡漢民這樣個性十足的硬骨頭很快就嚐到了個中滋味。孫中山去世後的第一波政潮就波及了胡漢民,廖仲愷遇刺之後,作為右派領袖,胡漢民被迫引咎下野,自此退出國民黨主流政界,而蔣汪二人轉的格局也就此形成。而胡漢民得以重新進入國民黨中樞,得益於寧漢對立,蔣介石為了與汪精衛的武漢政府對立,將老資格的胡漢民作為對抗的棋子,胡漢民也當上了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雖然回歸,但可悲的是,昔日大佬如今已經成了當年小弟的政治工具,個中酸楚,實難盡言。胡漢民倒是沒把自己當成政治工具,工作盡職盡責,還頗有些倚老賣老的傲氣,在蔣介石麵前一直以前輩自居,動輒申斥,不留情麵,屢屢讓蔣介石當眾難堪,蔣介石念在胡漢民還有些政治價值的份上,也就忍了,可悲的是,胡漢民卻渾然不覺,而最終釀成此次的激變。

根據孫中山的路線圖,應該是軍政、訓政和憲政三步走,如今軍政已完,當然是訓政階段,但是當時胡適等一批知識分子對所謂訓政頗不以為然,強烈要求國府速定憲法,早日進入憲政階段。蔣介石剛剛清理完反對勢力,仍有餘悸,一眾反對派動輒以獨裁為由對他攻擊,蔣介石煩不勝煩,此次也想搞個形象工程,順應民意,於是便有了修訂約法的倡議。當時胡漢民是立法院院長,作為孫公鐵杆擁躉,他不同意,立法院院長說不同意修訂憲法,這不當眾抽信誓旦旦的老蔣耳光嗎?老蔣當然一開始也想讓胡漢民就範,但無奈心高氣傲、拗勁十足的胡漢民壓根就軟硬不吃,蔣介石這一怒之下,可能也是一時腦子發熱,新仇舊怨一起報,就將胡漢民軟禁在了湯山。

蔣介石扣押胡漢民,這當然是轟動性的頭條新聞,這獨裁的罪過怎麼也是逃不脫了,那此事怎麼又跟廣東有關呢?原來,胡漢民的親信古應芬是廣東陳濟棠的老師,眼見胡漢民遭此大變,當然立即潛出南京,跑廣東來找學生幫忙了。而陳濟棠當時正跟陳銘樞鬧得很不愉快,二陳爭權,如火如荼,陳濟棠一心獨攬粵政,當然要排擠陳銘樞,但是陳銘樞自寧漢對立之初就支持蔣介石,陳濟棠自度雖有賬麵優勢,但卻沒有政治後台,勝負難料,而此次事變一出,當然來得正好。陳濟棠當時雖然表麵擁護蔣介石,但也知道自己跟蔣介石交情平平,遠不如陳銘樞有分量,如今趁著這個機會鬧他一鬧,一方麵借機逐走陳銘樞,另一方麵找來胡漢民這樣的大佬,豈不美哉?好戲看來就要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