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新桂係篇(24)(1 / 3)

還能怎麼辦呢?自救唄。抗日的調門當然少不得要更提高一點,好歹爭取些同情票,然後跟新桂係談談,大不了魚死網破吧。李宗仁聽到胡漢民的死訊,當然估計就知道大事不妙了,如今陳濟棠來找他,還能有什麼事呢?當然,李宗仁回憶錄裏說搞政變不是他的主意,他一直對此事抱有謹慎態度,隻是陳濟棠一味催促,考慮到兩廣利害一致,唇齒相依,才上了這條賊船,為資佐證,李宗仁還搬出了陳濟棠迷信的八卦來,說他野心太大,又聽信江湖術士的鬼話,才打算鋌而走險。李宗仁這話當然沒人信,要說胡漢民去世,他受到的影響絕對比陳濟棠隻大不小——他跟蔣介石的恩怨等級是多少,而陳濟棠跟蔣介石的恩怨等級是多少,蔣介石如要下手,主要目標是誰,這些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蔣介石會將陳濟棠擺在他李宗仁的前麵嗎?李宗仁就算謙虛,也不用謙虛成這樣吧,這點自信還是要有的吧,盡管說如今他確實落架鳳凰不如雞,但是再落架的鳳凰終究也是鳳凰啊。問題來了,為什麼李宗仁事後要編出這麼套鬼話呢?

時間差

胡漢民死了,粵桂兩派的好日子到頭了,看起來兩方唯一的機會就是精誠團結,同舟共濟,跟蔣介石拚個高下了,即便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至少陳濟棠就是這麼想的。李宗仁當然也在為這事轉腰子,蔣介石明擺著是要動手了,如今的情況,伸頭一刀,縮頭還是一刀,問題是,該伸頭還是縮頭呢?當然,伸頭還是要伸的,坐以待斃也不是李宗仁的個性,但是就算是伸頭也有個講究——畢竟兩個人都伸頭的情況下,先砍誰後砍誰總得有個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恰恰是唯一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當然,粵桂兩係唯一可以抗衡老蔣的,也隻剩下抗日的招牌了,因此,想都不用想,接下來肯定是把抗日這出戲給演足了。民國的事兒就這麼扯淡,在九一八那陣,日本鬧騰最凶的時候,粵桂兩係沒說要派兵抗日,相反還打著“精誠團結,共赴國難”的招牌逼蔣介石下台,如今日本相對消停了,自長城攻勢之後,足有三年多時間沒大規模軍事行動了,粵桂卻開始大張旗鼓說要抗日了。也是,沒病沒災,日子過得好好的,誰願意招不痛快呢?如今是事到臨頭了,沒辦法了,隻能打出這張底牌,看看能不能好歹應付過去了。排場還是很足的,5月26日,粵桂兩係要人聯名通電,反對日本增兵華北;6月1日,西南政委會和執行部呈電中央,通電全國,要求中央領導抗日;次日,粵桂再度發電,說要全國人民敦促國府抗日;4日,粵桂高級將領又發表通電,說要請中央調粵桂兩軍北上抗日。瞧瞧,這通電頻率,這抗日意誌,多精彩的戲碼啊。

官方通電隻是大規模造勢的前奏,接下來就要開動輿論機器,將聲勢滲入到民間基層了。李宗仁是行家裏手,廣西就搞得很熱鬧,又是組織請願團,又是大規模抗日遊行,又是張貼標語——什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啦,什麼“反對內戰,一致對外”啦,什麼“全國抗日勢力聯合起來”啦,總之,口號震天響,抗日全國聞。然後,李宗仁甚至還去活動湖南的何鍵,要他幫幫腔,造造勢。李宗仁這一小試身手,明白事兒的看出名堂來了,李宗仁對廣西有多強的控製力,社會動員能力有多強,是塊多麼難啃的骨頭——至少蔣介石就看出來了,看出來之後,他決定先把刀砍向陳濟棠頭上。

相比較李宗仁對桂係以及廣西的絕對控製力,陳濟棠就差得遠了,蔣介石這刀剛舉起來,底下人就蜂擁而上,把陳濟棠給架到斷頭台上去了。在老蔣銀彈攻勢發動之後,跟閩變情況完全相同,粵係內部立刻就有不願送命的反水了,先是空軍——7月4日,廣東空軍司令黃光銳帶著40多號人駕機離粵赴寧,兩天後,這幫人發表了“服從中央,報效黨國”的通電。大家明白為啥官當得越大,就越是迷信了吧,大仙算得多準,機不可失,這下應驗了吧——飛機丟了。但是,大仙準是準,要是會錯了意就麻煩了,陳濟棠如今倒是恍然大悟了,但是黃花菜也涼了。空軍反水,陳濟棠算是氣泄了一半,接下來陸軍也出了問題,那就徹底泄氣了。先是廣東第一軍軍長餘漢謀,粵軍的二號人物,此公本就對陳濟棠不滿,這下看到出頭機會來了,當機立斷,在7月8日屁顛屁顛地跑到南京,向老蔣表忠心,表示廣東問題包在他身上。還用說嗎?蔣介石無非是鼓勵一番——我看好你,然後讓餘漢謀放心大膽地去幹了。14日,餘漢謀公開撕破臉皮,接受南京中央的任命,要陳濟棠二十四小時內離開廣東。第一軍反了,第二軍能坐視嗎?當然也反了。在餘漢謀就職當日,第二軍軍長張達也反了,還表示歡迎餘漢謀去廣州任職。空軍反了,陸軍反了,全他媽反了,陳濟棠算是反不動了,為了避免真被砍上一刀,隻好在18日通電下野出國避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