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新桂係篇(26)(2 / 3)

要說的話,其實是韓複榘明明是個粗人,卻一直想當文化人,但是又沒有文化人的頭腦,以此自誤。韓複榘對正麵抗戰其實沒啥信心,他曾跟李宗仁在徐州會過一麵,雙方也曾討論過這個問題,李宗仁說歐洲法西斯步步緊逼,歐戰爆發在所難免,而中方的抗戰則取決於歐戰的情況,隻有我們節節抵抗,以空間換時間,以此等來國際形勢的變化,換來國際友好力量的支持,才有機會。韓複榘當然認為李宗仁說得有道理,但是,他或許也曲解了李宗仁的本意,他的理解是,既然要節節抵抗,那就需保存實力,沒有實力還抵抗個屁?以保存實力計,這次山東戰事就不能做無謂犧牲,反正肯定打不過,所以先撤了再說。我們不能說韓複榘想的毫無道理,保存實力是需要的,像淞滬會戰後期和南京保衛戰這樣的打法是不足取的,但是,保存實力是為了更好地抵抗。如今韓複榘這麼一跑,把津浦線正麵讓開,自己實力是保存了,友軍實力怎麼辦?還怎麼節節抵抗?韓複榘這種想法,真真是誤人誤己。

當然了,韓主席一旦打定了主意,那是多少匹馬都拉不回來了。最後,韓複榘雖然下令撤退,其行可誅,但至少也沒當漢奸,甚至日本為了跟他談判還拖延了些時日方才進兵,結果打定主意不當漢奸的韓主席卻在日軍進兵後讓日軍大跌眼鏡,原來不當漢奸不代表強硬抵抗,不當漢奸也是可以不放一槍而溜號的。韓複榘棄守山東,負責第五戰區指揮的李宗仁就實在是有苦難訴了,他能力挽狂瀾嗎?

雜牌精銳

形勢自然是萬分危急,如果措置不當,此次會戰的中心城市——徐州可能將迅速麵臨三麵受圍的境地:在津埔路南段,由華東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率部從鎮江、南京和蕪湖渡江而上;在津埔路北段,由於韓複榘自作聰明,不戰而退,致使磯穀廉介師團長驅直進;而在側翼,則由占領青島的板垣征四郎由西向東策應。當然,如果讓日軍按照預定計劃完成對徐州的合圍,那李宗仁這仗也就不用打了,所以,要獲得一線生機,就必須盡可能將日軍分離切割,使其不能相互策應,而後再伺機而行。接下來無非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李宗仁麵臨的對手是毫無疑問的強悍,華東方麵的日軍,李宗仁在淞滬戰場上已經充分見識了厲害,不論是進攻防守,都章法有度,實在是難得的勁旅,而至於板垣師團和磯穀師團,也都是素稱日本陸軍精銳的力量。熟悉日本近代史的想必知道,日本軍閥中向有兩派力量,一派是以中高級軍官為主的所謂統製派——東條英機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另一派則是以底層軍官為主的皇道派。聽到東條英機的名字,大家想必認為統製派已經足夠極端了,但是相比較皇道派,卻還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比如,皇道派在1936年發動的二二六政變就足資佐證。皇道派之所以搞政變,無非是這些憤青對日本的現有政治極端不滿,認為該由他們來為天皇負責,因此,此次政變所針對的多是些財政二界的大佬,造成的後果是,時任首相岡田啟介要不是妹夫當了替死鬼,就一命嗚呼了。諷刺的是,打著為天皇效忠的旗號實施政變的皇道派甚至讓天皇也膽戰心驚,而那些發動了二二六政變的皇道派成員幾乎都在這兩個師團,根據皇道派極端莽勇的特質,磯穀師團和板垣師團被稱為精銳。

敵軍既如此凶頑,那李宗仁手裏頭有多少材料呢?基本上,是由桂軍、東北軍、西北軍和川軍組成的雜牌,戰力如何且先休提,最起碼,裝備甚至在中國軍隊裏都屬低劣——尤其是川軍。即便是這麼些材料,李宗仁手裏也不夠寬裕,他剛接手第五戰區的時候,此間僅有不足7個軍的兵力,以這麼些力量來抵禦日軍的這群虎狼之師,當然無異於螳臂當車。當然,隨著戰事的進展,第五戰區逐漸成為中日交鋒的風暴中心,李宗仁好歹也拿到了些增援——最初主要是三支武裝,一是張自忠部,二是鄧錫侯部,三則是孫連仲部,後來還包括老蔣的嫡係湯恩伯部。

此時的張自忠還不是如今這樣被萬世景仰的抗戰英雄,恰恰相反,他當時被輿論斥為漢奸。張自忠之所以落得如此罵名,無非是在盧溝橋事變時曾奉命跟日軍有所交涉,也因為這個關係,張自忠差些就被撤職查辦。雖然他隻是奉命而已,所賴得到李宗仁力保,方才得到了這樣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而至於鄧錫侯部,川戰多年,川軍都成了油子,裝備低劣,軍紀弛廢,好不容易出川,想要一洗多年內戰之罪衍,報效民族國家,沒想到,上來就出事了。這支武裝一早被派去增援太原會戰,結果趕到那差不多戰事也快結束了,那就撤唄,就在撤的過程中,趁著兵荒馬亂,這幫人居然幹出了搶劫軍械庫的醜聞。當然,川軍確實是給養不足,但是如此的強盜行徑,卻也實在過分,憤怒的閻錫山就立刻給其下達了逐客令,而後老蔣又試圖將其編入第一戰區的程潛序列,結果,程潛也知該部惡名,不予容納,最後還是白崇禧提議,才編入了兵力不足的李宗仁序列。這樣一支部隊,我們能寄予厚望嗎?再說孫連仲部,孫連仲是西北軍出來的,是硬漢子,但是硬漢子歸硬漢子,如今孫連仲的情況卻是大大的不妙。孫連仲前番先後參與了第一戰區的保定戰事,而後又參與了娘子關守衛戰,可以說,連番苦戰,連遭強敵,部眾損失不小,但是,大家也知道蔣介石對雜牌的態度,恨不得這些雜牌拚完了算,好讓中央軍填補他們的番號,因此,孫連仲部即便是受到了慘重損失,蔣介石也沒給他好好補充。如此,孫連仲雖然頂著集團軍司令的名號,但連戰之後,也不過是個虛名罷了。而湯恩伯部倒是裝備好,清一色德械,但問題是,讓李宗仁來指揮蔣介石的嫡係力量,有可能順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