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情況是,日軍在此次作戰中一開始便投入了遠超中方估計的兵力——第一線部署5個師團並列於湘北、鄂南之華容、嶽陽、崇陽一線,另以3個師團部署於第二線監利、蒲圻和崇陽一線,共約15萬人;而在具體戰法上,日軍也吸取了先前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教訓,針鋒相對,也將主力布置在兩翼。在接連犯了判斷失策、戰略布置為敵識破這兩個錯誤之後,長沙的戰事已經早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而接下來也無非是走個過場。日軍從5月26日開始進攻後,我軍便步步受製,薛嶽的兩翼部隊遭遇挫折,中路則難以抵擋日軍的凶猛攻勢,而等到日軍以兩個師團3萬餘人的兵力兵臨長沙城下,中方守軍居然隻有一個軍1萬餘人的兵力,結局自是可想而知,長沙很快便於6月18日失陷。
長沙失陷後,衡陽就成為了雙方的競爭焦點,為了阻滯日軍南進,第九戰區令各部在6月20日起反擊日軍,但是收效甚微,日軍還是繼續南下,6月28日,日軍以第68師團和第116師團開始進攻衡陽,而衡陽守軍方先覺第10軍則據城死守。衡陽保衛戰是整體糜爛的豫湘桂戰役中唯一的亮色,在方先覺將軍的指揮下,居然整整堅守47天,於7月2日、7月20日,兩次在重創日軍的前提下逼迫日軍停止進攻,而直至日軍集結四個師團的兵力,於8月4日第三次圍攻衡陽後,我軍才在傷亡慘重、彈盡糧絕的形勢下宣告失利。8月7日,方先覺率各級軍官發表“再見來生”通電,次日方將軍欲拔槍自戕,以死殉國,被部下攔阻,終被日軍俘虜,後在三個月後逃出生天。
第九戰區的作戰顯然比第一戰區強了百倍,與豫中會戰一潰千裏不同,長衡會戰雖然在前期遭到嚴重挫折,未幾長沙宣告淪陷,但在後期的衡陽保衛戰中,第九戰區的將士們終究還是體現了國軍精銳應有的戰力和鬥誌,而方先覺堅守衡陽長達47天的戰績,也足以彪炳史冊。遺憾的是,抗日名將薛嶽將軍神奇不再,所謂狐狸不會落入同一個陷阱,薛嶽埋下了同一個陷阱,卻無法指望日本人再度跳進去。原本勝敗兵家常事,薛嶽此敗本無足為怪,但是,薛嶽輸得實在不是時候,在歐戰戰場盟軍各國紛紛收複失地發動戰略反攻的形勢下,我軍卻一敗而再敗,接連丟城失地,自此榮耀盡失,顏麵無存,為友邦所輕。
豫湘桂戰役還未結束——雖然國民黨政府已經輸了個幹淨,但是日本的戰略計劃還沒達成,在豫湘的戰事結束後,現在輪到桂了——第三階段的戰事稱為桂柳會戰,而日軍的目的則是占據湘桂鐵路,並進一步打通桂越(越南)公路。日軍的作戰部署是:以第11集團軍6個師團又1個旅團,於29日由衡陽沿鐵路向湘桂邊界推進;以第23集團軍2個師團又1個獨立混成旅團,於9月6日由廣東清遠等地沿西江向廣西梧州進攻,另1個獨立混成旅團由廣東遂溪向廣西容縣進攻,指揮官為岡村寧次,共有兵力16萬。此次作戰區域隸屬張發奎統率的第四戰區,共有守軍20餘萬人。當然了,在豫中會戰和長衡會戰相繼失利的形勢下,我軍也很難在此次戰役的掃尾戰中有何突出表現,總體而言,桂柳會戰算是中規中矩,沒有像豫中會戰那樣丟人,也沒有出現像衡陽保衛戰這樣提氣的戰事,一切都是波瀾不驚。日軍節節推進,而我軍則集中兵力防守桂柳,戰至11月11日,日軍相繼攻陷桂林和柳州;24日,日軍陷南寧;28日,日軍南方軍第21師一部從越南突入中國,向廣西綏淥(今屬扶綏)進攻;12月10日,日軍第21師與第22師各一部在綏淥會合。自此豫湘桂戰役全麵結束,日本將大陸交通線全數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