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新桂係篇(35)(2 / 3)

在這樣的喧囂之中,李宗仁在幹什麼呢?李宗仁在得知抗戰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當然一度是興奮莫名,但是,在興奮之餘,他又很快便意識到,他跟蔣介石的鬥爭在長達八年的偃旗息鼓之後,又要重新開啟了。李宗仁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蔣介石實在太了解了,當日坐困廣西一隅尚且能與其分庭抗禮,經曆了八年抗戰後,不論是實力,抑或是地位,都得到了顯著提升的桂係,豈不是更為棘手?事實上,為了防患於未然,蔣介石早在抗戰後期便將李宗仁調離了實權部門。蔣介石怎麼看待自己,李宗仁心裏頭明鏡兒似的,他也知道抗戰勝利後自己必然為蔣介石所忌,但是,李宗仁又顯然不是個甘於寂寞的人,接下來,他要怎麼跟蔣介石鬥法呢?

李宗仁出招了,在日本投降次日,他給蔣介石拍去一份電報,說是抗戰八年,身心俱疲,想出國考察。蔣介石看到這份電報,心裏想必罵了句娘希匹,李宗仁玩的是什麼把戲,蔣介石再清楚不過,無非就是擺高姿態來討價還價罷了,蔣介石能上套嗎?蔣介石當然不會蠢到真的批準李宗仁出國考察,要真這麼幹了,那蔣介石排擠抗戰有功之臣的罪名就坐實了,到時候全國輿論還不把蔣介石轟成渣?蔣介石當天晚上就打電話給李宗仁,大概意思是抗戰雖然勝利,但問題依然多多,我們的責任,比之抗戰更為重大,因此還不到休息的時候,等真到了能放手的那一天,我會跟德公同進同退。

蔣介石說要研究,李宗仁自然就以為這招以退為進的路數把他給製住了,於是便忙不迭地開價了——舉薦黃劭竑當東北行轅主任。東北當然是塊大肥肉,日本占領這些年裏頭,將東北建設得有聲有色,尤其工業基礎在全國首屈一指——當然了,日本建設東北不是做善事,他們是將東北當成其對外擴張的供血基地,如今日本人走了,而原先東北的少主子張學良如今又是這麼個情況,蘇聯占了便宜早晚也是要撤兵,東北眼瞅著就陷入了政治真空,不要說李宗仁對其有意,民國數得上的派係,哪個不瞄著東北呢?當然了,李宗仁說他舉薦黃劭竑完全出於公心,沒有私意,理由是黃劭竑雖說是新桂係前巨頭,但脫離桂係日久,跟他也早就疏遠了,他舉薦黃劭竑完全是因為人有才。不過,這話也就騙騙鬼,黃劭竑跟他李宗仁親還是跟蔣介石親,民國滿大街誰還鬧不明白?蔣介石當然看得清清的,他的態度是,哼了一聲,然後沒了下文。

李宗仁終究還是沒製住蔣介石,而蔣介石也在研究之後,總算找到一個妥善的地方來安置李宗仁——委任李宗仁為北平行轅主任。這官也是一聽就威風,所轄河北、山東、察哈爾、綏遠和熱河五省與北平、天津和青島三市,而且五省之中軍政細務,一律歸行轅主任節製,這權看似是大得沒邊了,但是,誰幹誰知道,這五個省合一塊兒,就一個字——亂。軍隊就亂,原西北軍的河北省主席孫連仲,晉綏軍的第十二戰區傅作義,中央軍的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東北軍的熱河省主席劉多荃,五花八門,這還不算完,更妙的是,中央還將各股部隊拆散打亂,比如孫連仲的嫡係30軍就被中央撥給胡宗南了,大家想,連孫連仲都指揮不了自己的部隊,李宗仁能幹嗎?他管得了誰?其次,官僚部門政出多門,勝利初期各方接收偽政權物資,那叫一個烏煙瘴氣,各方卯足了勁搶,把接收搞成劫收,李宗仁那邊見天有人告狀,要他主持公道,而李宗仁倒是也成立個敵偽財產處理委員會,想負責一二,但是,壓根沒人把李宗仁當回事,中央的大員自不必說,就是抗戰中跟李宗仁患難之交的孫連仲也跟李宗仁唱反調,四處伸手,而且連招呼都不跟李宗仁打一個。如此這般,李宗仁這個小媳婦當得當然是憋屈無比。

不用說,蔣介石又擺了李宗仁一道,跟漢中行營主任一樣,他又把李宗仁高高掛起了——為了表明自己用人唯才、一視同仁的大度,他還特地跑來北平一趟,特地在會上說要一幫人都聽李宗仁的。蔣介石這戲演得當然讓李宗仁氣不打一處來,李宗仁倒是也想別人聽他的,但是誰聽他的?堂堂行轅主任,連北平市長的更迭都還要讀報才知——報紙記者都比他消息靈通,至於參加意見,就更甭指望了,這還不算最戲劇性的,最戲劇性的還是二十支槍的問題。這事是這樣,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要成立一個警衛班,李宗仁給了個條子,說批準撥去二十條槍。結果此事上報中央後,這二十條槍又被追回去了。連二十條槍都做不了主,大家想想李宗仁能有什麼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