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不愧是政壇老手,輕描淡寫之下就完全牽製住了李宗仁,而李宗仁無奈,隻好把話題岔開,表示南京即將失守,現在該怎麼辦?蔣介石當然滑頭得很,表示我一定支持你就對了——實際支持不支持,蔣介石心裏清楚得很。然後,蔣介石還把李宗仁拉到房間裏私下麵談,李宗仁表示現在一國三公的情形,他幹不下去,暗示蔣介石放手。結果蔣介石再度四兩撥千斤,扯了句沒鹹沒淡的,說不管怎麼樣,我都支持你。而李宗仁也終究臉皮不夠厚,沒玩過老狐狸蔣介石,攤牌也就沒攤成。
杭州一行殊無裨益,要說的話,也隻是蔣介石脅迫李宗仁跟他上同一條船,當然,李宗仁又怎會不知道蔣介石可以把他拉上船同時也能在其毫無利用價值的時候把他推下船呢?說難聽點,蔣介石不就希望臨死拉個墊背的嗎?沒有得到任何結果的李宗仁此時的心境當然堪為憤懣,南京已然守不住了,他該何去何從?他是要戰,但是湯恩伯打定主意死守上海,而蔣介石一口一個支持,實際卻半分支持也沒有,他怎麼戰?和不成也戰不成,如今的李宗仁,不過是個孤魂野鬼罷了。李宗仁很快就要跟南京這塊帶給他無數回憶、有榮耀有酸楚的六朝古都說再見了,或許,他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這個地方,事情到如今這個地步,究竟是誰的錯呢?事實上,即便是事後多年,李宗仁也依然沒有絲毫釋懷,他一直對掣肘的蔣介石耿耿於懷,他認為是蔣介石葬送了他最後的一線希望——雖然我們知道,即便蔣介石不掣肘,大概李宗仁也很難力挽狂瀾。
局麵發展到這個階段,難道蔣介石放手就會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嗎?我想,即便李宗仁自己也很清楚,國民黨敗局已定,無論如何,他也不能挽回局麵了,他指責蔣介石,也不過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個合適的台階罷了。
事兒完,出局
局勢到了這個地步,大概李宗仁自己也知道到此為止了,但是,李宗仁又何嚐願意就到此為止呢?李宗仁一介草民,以排長起家,縱橫政壇三四十載,所曆風浪無數,而今登峰造極,他又怎麼願意用失敗來給自己政治生涯的頂峰作了結呢?李宗仁當然不是個不可理喻到不願意承認失敗的人,如今他的表現,與其說是不願意承認,還不如說是不願意接受——是的,李宗仁不願意接受失敗,他無法容忍國民黨的江山是在他李大總統任上成為泡影的,以此作為政治生涯的終點,李宗仁不甘心!
南京指日告破,然而將自己的失敗完全歸咎於蔣介石掣肘的李宗仁卻並不願意立即便去廣東履職,他想先回到自己的老巢廣西,探探風頭,而後再作計較。令李宗仁感到灰心喪氣的是,老巢廣西內他的一眾舊部僚屬卻大多不願意跟他抱著國民政府這艘破船一道沉沒,相反,以廣西省參議會議長李任仁為代表的廣西大多數官員反對繼續做無謂的抵抗,並勸說李宗仁就此罷手,以體育家的風度承認失敗——李宗仁早年當過體育老師,為免生靈塗炭,將大權和平交給中共。其實李宗仁自己何嚐不知道如今的局麵下,不論他如何振作,都隻不過是無謂的掙紮,敗局已定,而李任仁等人說的話“都可說理由充分,無懈可擊”,“各建議人的態度尤其忠耿可親”,然而,被舊部一盆冷水差不多澆醒的李宗仁卻還是不願就此束手,而之所以如此,並非是因為李宗仁尚存一絲僥幸,而是“我國的傳統道德是謳歌‘斷頭將軍’而鄙視‘降將軍’的”。換句話說,執拗的李宗仁根本不願意主動認輸,就算要輸,他也要別人將其徹徹底底地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