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新桂係篇(39)(2 / 3)

那麼李宗仁將國民政府當成利益主體又將如何呢?這裏的問題是,如果李宗仁站在國民政府的立場上,那麼他就無法將蔣介石拋諸腦後,道理再清楚不過,沒有蔣介石的支持,他李宗仁何德何能可以代表國民政府呢?蔣介石確實下野了,他的嫡係也基本完蛋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蔣係依然是國民黨內最有影響力的派係。然而,如果李宗仁要去代表蔣介石的意願來談判,中共又憑什麼願意敞開大門呢?再者說,蔣介石又怎麼會願意讓李宗仁跟中共達成和解呢?如果李宗仁達成了和解,那蔣介石又要往哪擺呢?李宗仁當然想把自己當成是國府的總統,但問題是,他這個總統就真的有資格代表國民黨政府嗎?

當然,當時的李宗仁尚滿懷豪情,他依然不願放下身價也不願將自己擺在失敗者的位置,更不願將自己僅僅當成是桂係的首腦,因此,他提出的談判條件必然不可能被中共所接受——因為在這樣的基礎上,李宗仁的條件是:劃江而治,形成南北兩朝。試問,有哪個勝利者會願意放棄即將到手的勝利,而跟一個實際已經失敗卻不願承認失敗的失敗者去達成所謂的平等協議呢?毫無懸念,中共固然可以對桂係寬大處理,甚至暫時一定程度默認其既有地位,但是劃江而治的條件是中共堅決不會同意的,最後出台的《國共停戰協定》也說明了這一點。

李宗仁拿到這份協定後可謂是五味雜陳,如果他要苟且偷安,根據中共方麵的暗示,或許他可以接受這個條件——盡管他無法保證中共能在多長時間內多大程度上包容桂係,但是,尚存一線僥幸心理的李宗仁偏偏又拿不定主意,甚至他還為此將協定給溪口的蔣介石過目——蔣介石所能給出的答案當然不猜也知道。老大拿不定主意,桂係內部更是一人一個說法,照黃劭竑的意思,局麵到了這個地步,能保住桂係的地位就已經求之不得了,當然應該果斷答應,為此他還對李宗仁將協定給蔣介石過目非常不爽,但是,心高氣傲的白崇禧卻不願就此收手,他認為可以聯合蔣係力量作最後一搏——這大概就是後來周恩來說白健生不懂政治的由來。吵吵鬧鬧之下,李宗仁終究還是不能下決心,最後一拖再拖,並在19日提出要延期簽字——當時中共給定的最後期限是20日。已經做好了渡江準備的中共當然不會容許一個失敗者還在那忸怩作態,果斷拒絕了李宗仁的請求,表示如果李宗仁再不簽字,他們將於20日夜發布進軍江南的命令,而李宗仁,到了也沒有簽字,氣得黃劭竑直接飛去香港,跟李宗仁再度分道揚鑣。

李宗仁拒絕簽字,和談宣告破裂,而接下來,也唯有一戰了。以當時的情形,寧滬兩地守無可守,包括白崇禧、何應欽和顧祝同在內也都持此議,但是白崇禧卻表示他有信心守住武漢以及西南半壁,為此他提議棄守寧滬,將湯恩伯的部隊調到浙贛線和南潯線,與華中白崇禧的部隊互為掎角,以此頑抗。當然了,以湯恩伯忠臣順子的個性,沒有蔣介石親自發話,他是不會合作的,於是,白崇禧又向李宗仁提議,要他和蔣介石攤牌——要麼蔣介石全麵放手,由李宗仁全麵掌權,要麼幹脆李宗仁辭職出國,蔣介石複職。

於是,22日,李宗仁、白崇禧和何應欽分別飛抵杭州,跟蔣介石會晤。蔣介石是何等樣人?自然早猜到了李宗仁的來意,因此他早就想到了應對李宗仁的辦法。一開場他便拋出一份聯名通電,表示和談已經破裂,他希望李宗仁跟他一塊在這份電報上簽字,表明抵抗到底的決心——言下之意是,咱倆現在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也別想拋開我了,但現在的問題是,蔣介石自然不怕破罐破摔,反正大不了就去台灣,但李宗仁怎麼辦?蔣介石這出端得歹毒,他要讓李宗仁連最後跟中共單獨談判的機會都沒有。李宗仁萬沒想到蔣介石會先給他這麼個下馬威,隻好含糊地表示為和談而來,如果要戰,就請總裁複職,而在蔣介石詢問其對和談的態度後,李宗仁也表示希望再派人去北平談一次。蔣介石自然不會給李宗仁這樣的機會,他當即表示現在中共已經渡江,和談的可能已經失去了,現在隻能一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