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評論家(1 / 1)

在我們生活中,似乎人人都熱衷於充當個評論家。不管你做什麼事兒,總有人按捺不住要來指點一二,覺得自己就是行家,沒有人比自己厲害。甲剛湊到你身邊,言之鑿鑿地說這麼做才正確;乙緊接著登場,又力薦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再看丙呢,那表現更是讓人忍俊不禁,完全是另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樣。其實吧,咱心裏門兒清,他們無非是想在人前突顯自己,既然如此,倒不如成全他們這份愛出風頭的心思。

就拿今天上班的事兒來說,小老板瞧著昨天整理得不夠徹底的區域,琢磨著發動大夥一塊兒幫忙拾掇拾掇。一位女同事快步走上前,當著老板的麵,那是一個勁兒點頭應和,直說老板這主意妙。可老板前腳剛走,他立馬就換了張麵孔,開始指手畫腳,這個得這麼弄,那個得那樣搞,妥妥的一個馬後炮,我見狀也隻是暗自搖頭,實在懶得過多置評。

等這事兒忙完了,另外幾位同事姍姍來遲,來了之後便開啟了“點評”模式,這個地方做得不盡人意,那個環節本該按他們預想的來。唉,這一天下來,還真是見識了形形色色的“評論家”。

本以為這一天的“鬧劇”就此收場,可沒成想,臨近下班,部門開會總結工作。會上,老板讓大家暢所欲言,談談對近期項目的看法以及今天區域整理工作的反饋。這一下,可又給了那些“評論家”們大展身手的絕佳機會。

那位早上“變臉”的女同事率先發言,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地說道:“今天這整理區域的活兒,雖然最後是完成了,但我覺得吧,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說人員分工不夠精細,有的人忙得暈頭轉向,有的人卻好像無所事事,這大大降低了效率。要是我來安排,肯定能讓大家各司其職,事半功倍。”我在一旁聽著,心裏直犯嘀咕,她那會兒當著老板的麵可不是這麼說的,現在倒成了他眼中盡是問題,全靠他才能解決了。

緊接著,那幾位姍姍來遲又熱衷於事後點評的同事也不甘示弱,你一言我一語地搶著發表高見。一個說:“從今天的事兒就能看出來,咱們團隊的溝通機製不行,信息傳達不及時,才導致有些工作重複做,白費力氣。”另一個馬上接話:“還有啊,工具準備也不充分,要是提前規劃好,哪能浪費那麼多時間找東西。”他們全然不顧及這些所謂的問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自己又是否真正出過力、幫過忙。

我實在忍不住,便輕聲嘟囔了一句:“當時幹活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這麼積極地提建議。”沒想到,這話被旁邊的同事聽到,偷偷朝我使了個眼色,示意我別多嘴,免得惹禍上身。看著會議室裏這一群人,個個都沉浸在自己“評論家”的角色裏無法自拔,為了凸顯自己而不惜誇大其詞、顛倒黑白,我愈發覺得無奈又可笑。

好不容易熬到會議結束,走出公司大樓,我深吸一口外麵的新鮮空氣,心中感慨萬千。這職場就像一個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著這樣的戲碼,人人都想成為主角,成為那個被眾人矚目的評論家,卻鮮有人願意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地去做事。或許,這就是人性的複雜之處吧,不過我也暗自下定決心,絕不能被這種風氣裹挾,要堅守自己的做事原則,用實際行動說話,而非隻靠一張嘴皮子逞能。 想著想著,我加快了腳步,向著家的方向走去,準備把這一天的紛擾統統拋諸腦後,迎接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