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山走了一周時間,我們來到了世界聞名的成都平原。在成都幾十英裏外,還看到了都江堰,它是中國古代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主要用來灌溉成都平原。西藏高原上的雪融化成水,順著山穀流進岷江,之後都江堰就被注滿了水。兩千多年前,岷江水患,侵擾民生。水利專家李冰為了根治水患,帶領眾人修建了都江堰。岷江水一分為二,岷江終於被馴服了。寒冷的乳白色的岷江水,彎彎曲曲地穿過交織的渠道,並且發出沙沙聲、汩汩聲,一直流進眾多的果林,它澆灌了杏樹、石榴樹,滋潤了桑林、竹林,灌溉了三千到四千平方英裏的農田。李冰從那時起被人們奉為神,很多寺院裏供奉著他的神像。雖說成都平原是富饒廣闊的,可是這裏至少仍有四千萬居民過著貧困的生活。如果肥沃的土壤翻了一倍,貧窮的人也會翻倍。中國能從如此少的土地上得到那麼多的糧食,這是一個奇跡。依我看來,世界其他地方根本就做不到。我們了解到,這裏一個季節可以豐收七次。一小塊土地上產的糧食,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年的需求。農民在田地邊上挖一個大坑,用茅草遮蓋起來,坑裏的糞便發出嘔人的臭氣。等過一陣子,糞肥就積成了。
岷江水能直接流到大多數田地裏,可是有一些高地,江水不能到達。對此,人們會用竹造的水輪車把水提上去。通過這種方式,水就能澆灌高地了。水車看起來就像摩天輪一樣的蜘蛛網。它被固定在溝渠上,四周安著小竹筒,竹筒設計得和人的手臂一樣大,並且相鄰竹筒之間有一定尺寸。水輪車受水流衝擊會轉動起來,盛滿水的竹筒隨輪子轉到上方,到了頂部水就會自動流進農田裏。農民們利用這種水車,可以將水向上提高三十五英尺。這樣的話,他們灌溉高處的田地就會方便多了。
由於溪流眾多,所以橋梁成為這裏的基本交通設施。大多數的橋梁是用石料建造的,上麵雕刻著龍,十分好看。往橋柱上看去,會發現龍頭是朝上露出河麵的,而龍尾則是在河水裏藏著的。在車輪交通工具不存在的地方,人們把橋梁修建成拱形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石拱橋。
四川省會成都不但是座富裕的城市,也是當時建設最好的城市之一。到了成都,會發現西方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趙爾巽總督的帶領下,我們到山頂上參觀了一所軍事學校。還有很多其他學校,當地的公共建築,我們也領略了一番。看到中國的城市正在迅速發展,他臉上流露出一種自豪之情。成都的人行道建設、衛生清潔力度和城市安全保障,勝過中國其他的任何一個城市。成都距海岸有二千英裏,烏鴉從這裏飛行二百英裏才能到西藏。這樣一個地處遙遠內陸,對外聯係不方便的城市,也有供水和電力進入了。港口城市的居民,雖然已有兩代人同西方相互往來,但從城市建設上來看,他們沒有成都的居民做得好。究其原因,大概是四川人的性格不同於其他地方的人吧。中國十七世紀發生了動亂,很多省受到了影響,因此大量的人就遷居到了四川。後來中國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而四川卻沒有受到影響和破壞。西方鐵拳也沒有伸入到遙遠的四川,這裏沒有強製性的鴉片交易,沒有通商口岸的歧視,沒有西方的炮艦外交。這一切給了四川一個好的發展環境。所以人們的精神狀態很好,很容易地接受了西方人的精神層麵。於是西方理想、西方觀念在這裏盛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