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16日,延安。
毛澤東站在地圖前,點燃一支煙。透過煙霧,他的視線停留在了山西東北部的恒山地區。他在地圖上比劃著,思索著,他的思緒又飛到了似乎更遠的地方……
1個月前,毛澤東考慮紅軍的作戰和活動區域,開始把目光投向以恒山山脈為中心的冀察晉綏四省交界地區。
8月5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在南京的朱德、周恩來、博古、林伯渠,以及在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的彭德懷、任弼時等人,提出了紅軍的作戰任務與區域。電報中說:“紅軍擔負以獨立自主的遊擊運動戰,鉗製敵人大部分,消滅敵人一部的任務。具體要求,指定冀察晉綏四省交界地區(四角地區,不是三角地區),向著沿平綏路西進及沿平漢路南進之敵,以出擊側麵的擾亂、鉗製和打擊,協助友軍作戰。”8月10日,毛澤東又給在山西的彭雪楓發電,要他向閻錫山接洽、說明:“根據山地戰與遊擊戰的理由,紅軍要求位於冀察晉綏四省交界之四角地區,向著沿平綏路西進及沿平漢路南進之敵作側麵的襲擊戰,配合正麵友軍戰略上的行動。”
9月3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等,要他們進一步向閻錫山交涉八路軍活動區域:“有些是全縣,有些是部分,均必須確實指定,並由南京及晉閻令知三省省政府轉令各縣縣政府,同時令知各縣及其附近之縣駐軍,說明紅軍之布防及創造遊擊根據地之任務。因為如不明白規定紅軍之區域及任務,並用通令下達友軍及地方,勢必因區域不明、任務不定而發生許多糾紛。”
八路軍要進到這一區域作戰和活動,最好取道山西。山西緊鄰陝西,是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最便捷的地方。山西境內多山,不利於日軍前進,卻有利於八路軍開展山地遊擊戰。從井岡山到贛南、閩西,進行山地遊擊戰可是紅軍的拿手好戲!還有,山西是地方實力派首領閻錫山的統治地區,閻同日、蔣之間既有聯係,又有錯綜複雜的矛盾。日本侵略軍攻陷平津後向山西大舉進攻,嚴重威脅了閻錫山在山西的“土皇帝”地位。蔣介石的中央軍開入山西,又使閻錫山深恐自己的地盤將落入他人之手。因此,他做出一些開明的姿態,表示要與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合作。近一個時期,閻錫山的山西同鄉、中共黨員薄一波領導的犧牲救國同盟會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聲勢越來越大了。毛澤東向閻錫山提出建立公開的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他也滿口答應,並同意八路軍經山西開赴抗日前線。
現在,八路軍的第一一五師及隨後跟進的第一二○師都已渡過黃河,正經同蒲路向前線開進,他們的情況怎樣了呢?
還讓毛澤東放心不下的是,對於在洛川會議上確定的“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作戰原則,前線的將領們是否真正想通了。
在那次會議上,對於八路軍出征以後的作戰方針問題,討論時間最長,議論也最多。大家發言踴躍,爭相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包括周恩來,不少同誌都主張打幾個大仗,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用事實來證明共產黨抗擊日寇的決心和紅軍作戰的能力。
毛澤東在發言中力主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他說,出征後,我們的主要作戰還是以遊擊戰為主。為什麼呢?他講解道:“從中日戰爭的特點出發,遊擊戰爭最能發揮我軍優勢,敵人武器裝備好,機械化程度高,我們硬碰硬,運動戰就成了消耗戰。而且日軍是孤軍深入,我們隻有放進來打,放進來就有基礎了,人民群眾在我們這一邊啊……”
可是,對於不少紅軍將領來說,他們早已習慣了過去那種正規軍和運動戰,對於運動戰向遊擊戰的重大轉變,還一時轉不過彎來,也沒有毛澤東看得那樣深遠。而且,抗日戰爭爆發後,大家都十分興奮,不少人對戰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急於打一些大仗。那時候,黨內的民主氣氛很好,大家暢所欲言,討論得很熱烈。
紅軍前敵總政委任弼時提出:紅軍應當采用獨立自主的運動遊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