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毛澤東謀劃全局(2)(1 / 3)

毛澤東以此判斷,淶源、靈丘為敵必爭之地。恒山山脈必為敵軍奪取冀、察、晉三省之戰略中樞。友軍各軍均失銳氣,不可能在現陣地根本破壞敵人的戰略計劃。

毛澤東指出:“紅軍此時是支隊性質,不起決戰的決定作用。但如部署得當,能起在華北(主要在山西)支持遊擊戰爭的決定作用。”“過去決定紅軍全部在恒山山脈創造遊擊根據地的計劃,在上述敵我情況下,已根本上不適用了。此時如依原計劃執行,將全部處於敵之戰略大迂回中,即使第二步撤向太行山脈,亦在其大迂回中(設想敵占太原之情況下),將完全陷入被動地位。”

“依上述情況及判斷,為戰略上展開於機動地位,即展開於敵之翼側,鉗製敵之進攻太原與繼續南下,援助晉綏軍使之不過於損失力量,為真正進行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為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義勇軍,創造遊擊根據地,支持華北遊擊戰爭,並為擴大紅軍本身起見,擬變更原定部署,采取如下之戰略部署:(1)我二方麵軍應集結於太原以北之忻縣待命,準備在取得閻之同意下,轉至晉西北管涔山脈地區活動。

(2)我四方麵軍在外交問題解決後,或在適當時機,進至呂梁山脈活動。

(3)我一方麵軍則以自覺的被動姿勢,現時進入恒山山脈南段活動,如敵南進,而友軍又未能將其擊退,則準備依情況逐漸南移,展開於晉東南之太行、太嶽兩山脈中。

(4)總部進至太原附近,依情況決定適當位置。”

看完這份長電,賀龍、關向應長出一口氣。戰局變化之快,國民黨軍之不堪一擊,實出意料之外。而毛澤東判斷之精當,部署之高明,讓人由衷地佩服!

賀龍放下手中的電報,往煙鬥裏加了些煙絲。“主席在電報裏講得很清楚,就按主席說的辦!”他很堅決地說道。開朗、豁達、痛快的賀龍,自從走上革命道路之後,對自己所認定的事業從來忠心耿耿,尤其對他的這位湖南同鄉毛澤東。毛澤東與賀龍,一個生在湘中,一個長在湘西。毛澤東知道湘西有個賀龍,敬佩賀龍的膽略和一心革命的堅強意誌;賀龍知道湘中有個毛澤東,敬仰毛澤東有學問,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大革命失敗後,有人對賀龍舍身投奔共產黨、頂了個“紅腦殼”很不理解,他卻說:“我賀龍為了找真理、找個好領導,找了半輩子,現在總算找到了。就是把我腦殼砍了,我也要跟共產黨走到底。”南昌起義失敗後,組織上派他到蘇聯去學習。賀龍想到革命正處於低潮,很需要積蓄力量,繼續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硬是出生入死回湘鄂西拉隊伍,創造出一塊革命根據地。在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失敗與挫折中,他逐步體會到了井岡山道路和毛澤東的正確性,更堅定了跟共產黨幹、跟毛澤東走的決心。長征途中,他率領的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麵軍會師後,張國燾欺騙和拉攏紅軍官兵,反對毛澤東,賀龍堅決不答應。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們大家都要聽毛主席的,跟著毛主席的腳步走。誰要不聽毛主席的,反對毛主席,他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不久,賀龍和毛澤東終於在保安相會了。兩人相見恨晚,非常激動,兩雙大手緊緊握在一起,久久不願放下。

洛川會議上,一些人不同意毛澤東的意見,賀龍卻平靜地坐著,他不準備說什麼,他覺得毛澤東、黨中央的決定是正確的,隻是讓關向應以他們兩個人的名義作了個簡短的發言。他思考的問題是,紅軍出師後,應將自己紅二方麵軍的一部分部隊留在陝北,保衛黨中央,保衛毛澤東;同時在經費分配上,也應該優先保證中央使用。紅軍改編以後,國民政府答應發給八路軍一定數量的軍餉,這筆款項雖如杯水車薪,但對於長征結束後始終處於經濟困難中的紅軍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賀龍主張多留一些給中共中央,八路軍應當盡量到敵後去自籌糧款。事後,他曾對第一二○師的幹部說:國民黨隻發給我們3個師的錢,可是,我們除了3個師,還有機關、學校。沒有錢怎麼辦呀?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就要有共產主義精神。這就叫“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所以,我們每個月隻能發給每人1元錢零花錢。我和大家一樣,1月1元,請大家監督。當時,國民政府每月隻發給八路軍軍餉40萬元,一半留給了中共中央,一半發給前方部隊。實際上,第一二○師每月隻能領到4至6萬元。到了1940年,國民政府就一個錢也不給八路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