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第五師團長板垣征四郎1885年出生在日本岩手縣,從進入日本軍界起,即開始從事侵華活動,而且一貫主張以武力征服中國。在他擔任日軍參謀本部中國班班員、駐中國邊防軍參謀以及雲南、漢口、沈陽等地日本特務機關長和公使館武官期間,就已獲得了“中國通”的稱號。他的前任——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大佐,就是在沈陽附近的皇姑屯,陰謀炸死了家喻戶曉的軍閥張作霖的策劃者。板垣同河本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上任不久,就同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中佐合謀策劃參與了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緊接著,他同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賢二大佐聯手炮製了“滿洲國”傀儡政府。也就是說,板垣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接連創造了兩個“驚世之舉”,後來,他的官階不斷上升,先是關東軍副參謀長,然後是參謀長,日軍大舉侵華的前夜,他被調任“陸軍本部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第五師團的師團長。第五師團是在明治21年編成的精銳部隊,是日軍建軍曆史最長的師團之一,曾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曾入侵中國山東,為日本帝國主義對外擴張建立了“殊功”。
七七事變後,第五師團作為日本國內第一批動員侵華的師團,率先進入華北的心髒平、津地區。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本打算將強大的第五師團投入平漢鐵路正麵,作為戰略進攻中的主要突擊力量。南口戰役展開後,由於第十一旅團進攻受挫,第五師團才奉命加入平綏線方麵的戰鬥。這正合板垣的心願。他早就對山西有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戰爭展開以後,進攻華北的日軍應該集中主力,首先向山西挺進,其次以西進綏遠、南下河北作為進攻山西的兩翼。同時,華北方麵軍應前出綏遠、太原、石家莊、濟南、青島一線,在這有1億人口的範圍內,建立日軍控製下的政權組織,以便獲得支援戰爭的物質資源。為此,他向6年前同他一起策劃“九一八”事變的密友、現任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的石原莞爾少將力陳他的觀點。
根據當時日本參謀本部的方案,第五師團進入察南蔚縣後,準備兩麵作戰,一麵尋找機會占領山西,一麵擔任平漢路方麵的右翼掩護部隊,隨時準備投入保定會戰。雖然板垣的心願是占領山西,但是當時隻有服從命令,參加保定會戰。
當閻錫山坐鎮雁門關,正謀劃“大同會戰”之際,日軍參謀本部尚無向山西作戰的計劃。這可急壞了板垣征四郎。他的以“製服山西即可製服華北,製服華北即可製服全中國”的一套策論,未能得到日本當局的賞識。這使板垣感到茫然。於是板垣自前線匆匆趕到剛剛攻陷的天津,專程晉見他的上司——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盡管心緒焦急,但還是把胡子刮得幹幹淨淨,服飾穿得整整齊齊,盡量顯示謙恭溫厚和“氣度恢宏的大政略家”的派頭。寺內是個悠然自得型的將帥。在板垣麵前,他不僅因為年長6歲,是當然的長者;他出生於東京,自比岩手縣的鄉巴佬板垣見多識廣;無論在士官、陸大,以至於對中國的“通”方麵,都不比板垣遜色。特別是作為已故首相寺內正毅的長子的優越地位,依傍已經死去的“軍神大越”的嶽父的聲威而打算在軍政舞台上出人頭地的板垣,簡直沒法進行攀比。盡管板垣由於創建偽滿洲國的功績使他的官運亨通,目前已混到了一個中將師團長的地位,但同1年前就已是廣田內閣陸相的寺內大將來比,充其量也是小巫見大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