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周恩來機敏斡旋(2)(1 / 3)

周恩來見閻錫山在彭德懷麵前怔著,接著便介紹第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到底是故人相逢,閻錫山一下把崩緊的麵肌鬆弛開來,那半開玩笑、滔滔不絕的話便衝著徐向前而來:“周先生來山西,也真會選人才呀!徐銀存——他是後來才改叫徐象謙、徐向前的——不僅和我的老家隻隔一條滹沱河,還有一層特別的師生關係——他在我創辦的山西國民師範讀過書。這一次回來除了商談合作抗日,可不讓他回家刨我的牆角啊!”說罷,特地朝徐向前笑了笑。周恩來也隨之笑著說:“司令長官把話說到哪裏了!我這次偕向前一塊來,是要他給我帶路的。同時,八路軍劃歸二戰區序列,向前作為您的部屬,彼此見見麵,加上同鄉和師生之誼,自然是親熱著哩!”閻錫山仍是半開玩笑地說:“我閻某人,可不是那不通情理之人。”

又向徐向前說:“銀存,你回去問問鄉親父老,我閻萬喜有沒有對不住他們的地方?閻萬喜可不是蔣介石,他除了派人到你家問長問短,還提醒我注意你徐銀存的行蹤呢!”

大家說笑幾句,開始轉入正題。

“從戰爭開始這一階段看,日本軍隊來勢凶猛,整個形勢目前是敵強我弱。因為現在日軍無論在兵力還是武器方麵,都居於壓倒的優勢,是強國。而中國是弱國。中日戰爭不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國家的戰爭,而是弱國反抗強國侵略的戰爭,要取得速勝是不可能的。但由於中國是大國,日本是小國,所以日本人的進攻不可能長期繼續下去。隻要我們堅持抗戰,以持久戰對付敵人的速決戰,必然是敵人一天天弱下去,我們一天天強起來。在中國方麵,不能是單純的政府與軍隊的抗戰,應該是全民的全麵抗戰。這一戰爭,在日本帝國主義方麵,還要全國總動員來侵略我們,並且為此準備了幾十年。中國以一個弱國進行抵抗強大敵人的民族自衛戰爭,無論如何,是要依靠廣大民眾起來支持這場戰爭的,隻要發動全麵的全民族的抗戰,定會奪取最後的勝利。”

周恩來說到這裏,停了一下,用心觀察對方的表情。閻錫山表情複雜。心想:周恩來說的不錯。政府何嚐不想全國人民都來抗戰?沒有民眾戮力同心,戰爭很難取勝。民眾確是一個力量,但這個力量不是那麼好掌握的。民眾如水,既可載舟,又可覆舟。不發動群眾是個空子,發動起群眾是個亂子。民眾一發動,就往往被共產黨所“操縱”。共產黨是最會“煽動”民眾的,也最會迎合民眾心理。可以利用共產黨的長處迅速把民眾發動起來,但發動起的民眾必須歸我領導、節製,……

“閻長官!”閻錫山見周恩來又要講話,急得半張著嘴,輕輕點一下頭,“嗯”了一聲。周恩來進一步引申剛才的話題:“我們進行抗戰,有一最有利的條件,這就是在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廣大群眾是要抗日的。決沒有不抗日的民眾,也沒有不戰之兵。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要保衛山西,保衛華北,就必須動員廣大群眾,發展抗日的群眾運動。”閻錫山聽到這裏,趕緊接著說:“我早已知道這是重要的工作。我作為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會員,深知‘喚起民眾’是孫先生一貫倡導的遺訓。沒有民眾同心戮力,戰爭很難取勝。前年在南京開會時,我首先提出過武裝民眾500萬,到現在尚未得到具體指示。在這緊急的時候,我們可以在二戰區試行。”

閻錫山的幾句話,自覺恰到好處:既表達出了閻某人的先見之明,又迎合了共產黨的意圖,還向南京暗射一箭。至於實際上怎麼做呢?那是心中有數的。

周恩來順勢鼓勵說:“我們的目標完全一致,就是動員群眾,一齊來參加抗戰,保衛山西,把山西變為支持華北抗戰的堡壘。在中國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閻司令長官下了犧牲奮鬥的決心,努力來做救亡工作,成立了許多抗日群眾團體,特別是犧牲救國同盟會,在動員群眾抗日方麵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不怕鬥爭失利,最怕鬥爭失掉民心。您說是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