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大營鎮後,林彪帶著參謀人員實地考察了平型關一帶的地形,基本與地圖上所繪相符。十幾天來,他一直在苦思良策,一張軍用地圖被他畫得麵目全非。他已數次致電毛澤東和八路軍總部,要求在平型關尋機殲敵。現在他親臨現場,看到這一帶山巒相連,穀深坡陡,更堅定了他在平型關與日軍大戰一場的決心。
平型關位於山西東北部古長城上,自古以來就是晉、冀兩省的重要隘口。關內關外,群山崢嶸,層巒疊嶂,溝穀深邃,陰森幽靜。關前有一條公路,蜿蜒其間,一直通向靈丘、淶源,地勢煞是險要。這是日軍侵占平型關的必經之路。尤其從關前至東河南鎮之間的十餘裏一段,溝深道窄,溝底通道僅能通過一輛汽車。路北側山高坡陡,極難攀登;路南側山低坡緩,易於我軍部署兵力、發揚火力,是伏擊殲敵的理想戰場。
林彪放下望遠鏡,頭腦裏盤算著,許久,一條“十裏埋伏”之計油然而生。
他取出紙筆,將公文包鋪在膝蓋上,親自給八路軍總部及中央軍委起草一份文電:
關於一方麵軍目前行動方針,我意不隻陳旅應在現地域協同友軍作戰,師直及徐旅亦應以同樣任務而靠近,陳旅暫時不應以做群眾工作為中心任務而進駐阜平,因為:1.目前敵正前進中、運動中、作戰中,為我進行運動戰之良好機會,我友軍目前尚有抗擊敵人之相當力量,為能得到友軍作戰之良好機會,現地域為山地,乃求山地戰之良好機會。倘過此時機,敵已擊破友軍通過山地,並進占諸主要城市時,即較難求運動戰、山地戰及友軍配合之作戰。
2.目前軍民正在看我軍直接參戰,如我參戰兵力過少,則有失眾望。
3.兵力過少,則不能將以絕對優勢兵力消滅敵之一部。
4.目前須以打勝仗、捉俘虜,提高軍民抗戰信心,提高黨與紅軍威信,打了勝仗更容易動員群眾與擴大紅軍。
5.目前如集中1師以上兵力於窄狹區域求戰,當然是不妥的,用不開的,但以1師以下兵力則是需要的,用得開的。目前第一仗應以集中約1師的兵力為好,待爾後客觀情況上已失去1師兵力作運動戰之可能時,再分散做群眾工作和遊擊。
林彪
起草好電文,林彪命機要員先給聶榮臻發電,讓聶督率第一一五師二梯隊火速向平型關東南的上寨地區機動,再將他剛剛起草好的電文發出。
機要參謀接過電報,提醒道:“師長,總部電令我們分兵去阜平發動群眾,這……”
林彪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說道:“要打仗,分不出兵,讓羅主任把政治機關的人帶去就行。”“沒部隊撐腰咋行?”參謀再次提醒道。“嗯,那就讓騎兵營護送。”林彪慢條斯理地說,“反正這一仗也用不上騎兵。”決心已下,林彪命令第三四三旅由大營鎮前出至上寨地區隱蔽集結,並進行戰前準備。箭已上弦,一場惡戰即將拉開大幕。接到林彪的電報,聶榮臻率師指揮部、徐海東的三四四旅和楊成武的獨立團迅速向上寨開進。他們繞向五台山的山間小路前進,沒走代縣、繁峙一帶比較順的那條大路。因為那條路上國民黨敗退的軍隊一幫接著一幫,堵塞著道路。聶榮臻擔心他們大量散布的失敗主義情緒會影響到我軍的士氣,為了擺脫這些潰兵對部隊情緒的影響,聶榮臻決定避開他們。
一路所見,令人心寒。群眾情緒惶恐,村莊冷冷清清,想從村裏找一個向導,或是找人打聽前邊的情況都非常困難。他們先經過五台,又沿著崎嶇的山路穿過龍泉關,從阜平北麵的丁家莊插到了平型關東南的上寨鎮。
見到林彪以後,聶榮臻告訴他部隊都帶上來了,問他前邊的情況怎麼樣。林彪說,敵人的大隊人馬正向平型關方向運動,這裏的地形不錯,可以打一仗。他攤開地圖,同幾位參謀一起把平型關周圍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戰設想介紹了一遍。
“老聶,這是個大仗呀,打不打?”“既然天時地利人和具備,機不可失,為何不打?”聶榮臻反問道。“我們可能沒有時間向軍委和總部請示了。我擔心……”林彪微蹙濃眉。其實,先斬後奏是林彪的一貫作風。他要打的是運動戰不是遊擊戰。
他真正擔心的是毛澤東的態度。聶榮臻看出了林彪的心思。他的腦海裏閃現出洛川會議上林彪與毛澤東的爭論。但洛川會議定下的方針也包括“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老林,戰機稍縱即逝。好打就打,事事請示,就會貽誤戰機。”聶榮臻明白,對於這樣的作戰計劃,前線指揮員有權根據情況決定,隻要事後報告一下就行了。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並不十分清楚前線的具體情況,特別是進行遊擊戰爭,敵軍怎麼樣?地形怎麼樣?上午打了,下午就有可能要離開,事先請示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