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對東北的侵略
19世紀60年代,日本明治政權建立後,軍費急劇增加,優先發展軍事工業,而且還用“武士道精神”奴化國民,欺騙國人為天皇效忠。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與其毗鄰的中國和朝鮮便成了它侵略的首選目標。1874年,日本侵略中國寶島台灣,實施了侵華的第一次行動。20年後,日本又發動了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要清政府承認朝鮮的所謂“獨立自主”;還迫使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甚至要求清政府賠償日本作戰軍費2億兩白銀,在中國增開長沙、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的船隻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
10年後的1904年,侵略成性的日本又在中國領土上發動了一場掠奪中國的日俄戰爭。日本打敗俄國,沙俄勢力退守長春,日本勢力侵入中國東北。東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滿族的發源地,近代通稱東北為滿洲。1912年清廷退位,成立了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中華民國。滿洲被民國政府劃分為黑龍江、吉林、遼寧3省。20世紀初,日本推行的“大陸政策”,即以中國東北為主要目標。乘中國政府更迭之際,日本在中國東北一手製造了“滿蒙獨立運動”,大肆散布“滿、蒙、回、藏非中國”的謬論,企圖把東北3省從中國版圖上分裂出去。
1917年,俄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十月革命,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新政府於1919年7月25日發表《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即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凡從前帝俄政府時代在中國滿洲以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棄;沙俄政府所取得的特權,全部歸還中國。
1920年9月27日,蘇俄政府發表第二次對華宣言,聲稱:以前俄國曆屆政府同中國訂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一切俄國租界,並將沙皇政府從中國奪得的一切,都無償地歸還中國。一直受洋人欺壓的中國人曾為此欣喜若狂了一陣子,誰料,蘇俄新政府並沒有兌現歸還領土的承諾,中東鐵路成了中蘇“合營”,它依舊繼承了舊俄在北滿的部分特權。然而,過去日俄在東北平分秋色的那種局麵倒是被打破了,天平開始向日本傾斜。處於優勢地位的日本,從那時候起就一再企圖侵占整個東北。
日本軍國主義在策劃占領中國東北時,在日本島內掀起了一股所謂“滿蒙危機”的狂潮。日本政界的強硬派和那些身材矮小粗壯的皇軍軍官們,都視滿蒙為日本帝國的“生命線”。後來,這句話竟成了這幫人的口頭禪。他們謠言惑眾,說日本付出了“10萬生靈,20億國幣”的代價,才從俄國人手裏奪得了這些“特殊利益”,如果不控製住滿洲,“日本的生存和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日本的禦用文人更加賣力,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謊稱“支那”和“滿洲”是“兩個國家”,大肆叫嚷要把“滿洲從支那的統治下解放出來”。這些人顛倒黑白,說:“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利益,是清代日俄戰爭中獲得的,日本的特殊權益是從清朝獲得的,不是從支那主權中獲得的。”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占據了中國東北南部,控製了“南滿鐵路”。為了稱霸東北,利欲熏心的日本政府竟然將遼東半島改稱“關東州”,堂而皇之地在這裏設置“關東都督府”,儼然以日本領土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