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激起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慨,抗日救亡運動迅速在全國興起。從事變發生後的第二天起,北平、天津、上海、杭州、武漢、太原、西安、長沙、廣州、南昌、福州等各大城市,青年學生、工人和市民紛紛走上街頭,掀起聲勢浩大的救亡運動。9月20日,中國共產黨與日本共產黨聯合發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宣言。當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發表《為滿洲事變宣言》,指出:“九一八”事變是日本政府繼續中日中俄兩次戰爭、二十一條要求與濟南慘案以來一貫的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向中華民族作進一步的軍事壓迫、強占與屠殺,隻有甘心出賣民族獨立利益的國民黨政府,才會要受壓迫的中華民族在慘案中鎮靜忍耐,坐待帝國主義宰割,而蒙蔽群眾對這次事變的預覺。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反對一切妥協投降的政治意見與政治派別”,“聯合起來,在國民黨統治區域,工人罷工,農民騷動,學生罷課,貧民罷業,兵士嘩變,一致進行反日本帝國主義與推翻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統治的鬥爭,來參加國內戰爭與擴大民族革命運動的戰線”。9月22日,中共中央發表《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分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並且指出:日本武裝侵占東北是“瓜分中國為各個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的開始”,也是“世界新的帝國主義強盜戰爭的初步”。因此,“特別在東北更要加緊發動群眾鬥爭,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組織遊擊戰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嚴重的打擊”。

9月24日,上海10萬大中小學生罷課,他們走上街頭舉行遊行示威。接著,上海3萬多碼頭工人開始罷工,使日本的大批船隻停留在碼頭無法開動。兩天之後,上海十幾萬各界人民群眾聚集在公共體育場舉行抗日救國大會,通過了對日宣戰、武裝民眾、懲罰失職失地官吏等決議案。

10月初,上海80多萬工人成立了抗日救國聯合會。一部分工人自發地組織了義勇軍,要求國民政府發放槍械,到前線參加抗日。

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愛國學生始終衝在最前麵。9月28日,上海、南京2000多名學生聚集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請願,抗議南京政府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妥協與奉行不抵抗政策。在毫無結果的情況下,學生又衝向南京政府外交部,痛打了外交部長王正廷。11月初,平津兩地的學生舉行罷課,抗議日本特務在天津的暴行,並南下請願,此舉得到各地學生的積極響應。11月25日,全國聚集到敦促南京國民政府出兵的學生多達2萬餘人。對此,12月5日的《生活周刊》作了這樣的描寫:各校學生因國事日危,悲憤愈甚,紛紛入京請願者萬餘人,滬上諸同學在車站等車時受當局多方留難,複經長時間的饑寒困苦,已艱難備嚐,11月26日,赴國府請願後,鵠立於雨雪之中過夜,任風雨饑寒之肆虐者一晝夜,甚至有病苦不支而倒地者,全體一心,至死不去。

12月1日,北京大學組成的南下示威團開始南下。5日,他們在南京成賢大街舉行示威遊行,被南京衛戍部隊衝散,並打傷30多名學生,逮捕185人,用武裝押回北平。盡管如此,全國的學生抗日運動仍此起彼伏。12月7日,上海1.5萬名學生舉行示威遊行。12月10日,南京學生舉行全市總罷課。12月17日,全國各大中城市到南京請願的學生達到3萬餘人,南京政府出動大批軍警,襲擊了手無寸鐵的學生,當場刺死學生30多人,傷100多人,許多人被捕。12月24日,上海學生、工人和廣大市民抬著死難者的遺體遊行示威,抗議南京政府的暴行。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共產黨在東北組織了抗日武裝。在起初的一兩年內,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風起雲湧,他們戰鬥在白山黑水之間。共產黨領導的較大的抗日武裝有:1.1931年底到1932年初成立的南滿遊擊隊,由楊靖宇領導。到1933年秋發展到2000多人,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1934年成立第一軍。2.1932年冬成立的珠河遊擊隊,由趙尚誌領導。1934年夏發展到2000人,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3.1932年初成立的綏寧遊擊隊,由周保中領導,後來改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五軍。據統計,到1932年春,東北抗日武裝達到30萬人。其中,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不少於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