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朝中後期這種社會變法,最為苦逼的群體裏,也包括知識階層,我們今天稱呼秀才,都叫窮秀才,其實這個稱呼,就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明朝初期的秀才並不窮。按照國家規定,秀才都有國家的財政補貼,這個到了明末也照樣有,但數目三百年來基本沒變,物價卻也翻了不知多少倍,這些錢放在明初,足夠給秀才養家糊口,放到明末,卻連喝西北風都不夠。這種情況下,明末的秀才也隻好自謀生路,個別沒骨氣的,就要窮人接濟,成語“打秋風”就是這麼來的。而有骨氣的秀才,好多也都轉行,最多的都是轉行做生意,明朝中後期,出身讀書人的商賈越來越多,好多還成為了一時的富賈,形成對比的是,許多商人有了錢之後,第一件事是花錢買一個生員名額,以圖有個身份。
而在那個時代裏,生活壓力最小,既有錢又有閑的階層,當屬士大夫階層。明朝中後期士大夫階層的特點,一是極端富裕化,二是極端享樂化,明朝貧富差距的拉大,反映在知識階層,就是有科舉身份和官員身份的士大夫們,生活大多高度富裕,特別隨著明朝腐敗的加劇,他們就變得更加的富裕,富裕了以後的他們,生活態度也和前人不同,按照沈德孚《萬曆野獲編》裏的說法,明末的士大夫們,人生的追求就是享受再享受,奢靡再奢靡,比如吃上,那是不惜千金,珍奇野味無所不用其極。又比如穿,極盡奢靡,再比如業餘愛好,有喜歡流連青樓的,也有喜歡混跡戲班的,而且這兩樣在明朝開國時期絕對不允許的丟人事,放在明末卻是風雅事,明朝士大夫們,常有人專門喜歡為戲班子寫戲,更有人喜歡親自登台演戲。混跡妓院更是如此,放在明初,官員進妓院,鐵定是要丟官的。而在明末,官員進妓院,不但是一件風雅事,甚至還是炒作自己的手段,如果能博得某個知名妓女的青睞,甚至抱得美人歸,那在官場上的知名度,鐵定刷刷的漲。典型例子,就是娶了柳如是的錢謙益,雖然在當時被罵的要死,結婚的時候花船上一路被人扔臭雞蛋,但名聲算是出來了,後來他一躍成為東林黨幹將,和這個不無關係。
明朝這些社會觀念的改變,不但是一個朝代理念的改變,甚至也是一種社會製度演進過程的改變,從總的趨勢看,明朝的這種演變,主要就是從單純的封建禮教,演變為對個性自由解放的強烈追求,這個過程裏所出現的一切現象,如果我們對比同時期的西方國家,我們會發現兩者充滿著各種相似之處,然而不同在於,明朝在這個演進過程中,其改變隻在於生活層麵與經濟層麵,國家基礎的社會製度,卻並沒有因為經濟結構的變化而進行調整,結果就是日益發展變化的明王朝,與舊有的官僚體製越來越不相容,具體到國家大事上,就是明朝文官集團與皇權對立嚴重,而明朝民間聲音,與官方聲音也對立嚴重,在經曆了張居正十年改革的努力後,萬曆皇帝的清算,卻讓這種不相容徹底的失控,所謂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以及東林黨與閹黨的相互傾軋,歸根結底都是這種不相容的表象,實際的原因卻是,在不相容中反複掙紮的明朝,最終沒有贏得一個新的出路,整個國家,隨著經濟上貧富差距的擴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稅收的不公正,舊體製的日益滯後,最終如一個公司破產一樣,走上了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