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毛澤東、周恩來複電,同意紅二方麵軍向通渭轉移。3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發布命令,以紅六軍團為右縱隊,紅二軍團及紅三十二軍為左縱隊,從4日起,陸續出發,經天水、甘穀與麻沿河、永興鎮、武山的中間地帶向通渭地域開進。

早在9月份,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三團就奉命到達靜寧一帶,準備迎接紅二、紅四方麵軍。當紅六軍團的模範師將於10月21日到達興隆鎮的消息傳來後,紅三團和興隆鎮立刻沸騰起來,戰士們和群眾一起忙著打掃衛生,殺豬宰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鎮邊的圍牆上貼滿了歡迎的大標語,在鎮口紮起了高大的牌樓,在鎮西北河灘上搭起了舞台,準備迎接紅二方麵軍。

10月21日,紅六軍團模範師到達甘肅、寧夏交界的興隆鎮;22日,紅二方麵軍總指揮部到達離此不遠的將台堡(與興隆鎮現均屬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同紅一軍團的第一、第二師勝利會師。

紅二方麵軍的長征,從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開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將台堡與紅一方麵軍會師止,曆時11個月,行程兩萬裏,轉戰湘、黔、滇、康、川、青、甘、陝8省,進行大小戰鬥110多次,攻克城市39座。紅二方麵軍開始長征比紅一、紅四方麵軍晚,這時敵人已有一些圍追堵截的經驗,因而,紅二方麵軍的長征更困難些。但是,廣大紅軍指戰員懷著堅定的革命信念,戰勝了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終於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以紅一、紅二、紅四方麵軍在會寧和將台堡會師為標誌,曆時兩年的紅軍長征,宣告勝利結束。

毛澤東在談到紅一方麵軍長征的意義時曾形象地說:“長征是曆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裏,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江澤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高度評價了長征,指出:“長征,是曆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長征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豐碑上。”

江澤民還深刻闡述了長征精神的內涵,指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他認為:“長征精神,是中華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這一偉大曆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驕傲,是人民軍隊的光榮,是中華民族的自豪”。並在重申了長征精神之後指出:“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