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鄧中夏在廬山同瞿秋白商議後,鄧中夏立即下山,通知山下的同誌,李立三則還滯留山上。山下的同誌抓緊時間做好準備工作。

23日,賀龍到達九江。譚平山立即來到賀龍駐地,把共產黨計劃舉行起義一事告訴他,並征詢賀龍意見。賀龍反應熱烈,表示堅決支持,這使在九江的同誌放心不少。

在九江的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等同誌便急電李立三趕快下山,進一步討論。

當晚,在九江的同誌立即開會,並急電李立三下山來開會,這便是第二次九江會議。

會議討論上次九江會議來不及研究的幾個問題。首先討論最緊迫的軍事部署,提出把軍隊在28日前集中到南昌,28日晚上舉行起義,並急電報告中央,請求批準。

24日會議繼續進行,此時李立三也接到通知從山上返回九江,參加會議。大家對頭天晚上提出的軍事行動計劃沒有不同意見;在政治上決定以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為集中黨政軍權的最高機關,反對蔣、汪的寧漢政府和實行勞動保護法為起義的目的。對於沒收大地主土地的問題,會上譚平山和鄧中夏認為,如果提出沒收大地主土地的政綱,可能會惹起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和軍隊內部的分化,其他同誌反對他們的意見,結果引起激烈爭論,會議暫時對此沒有做出結論。在召開會議的同一天,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在武漢也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

得知了瞿秋白轉達的李立三等同誌提出在南潯線一帶起義的意見後,中共中央常委和共產國際的代表都讚成這個意見,開始具體準備起義的各項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決定成立領導起義的前敵委員會,其任務是“指揮前敵一切事宜”。前委書記由周恩來擔任,成員有李立三、惲代英、彭湃。這次中央會議結束之後的當天傍晚,周恩來身著灰色製服,手提黑色皮箱,在陳賡的陪同下,由漢口秘密乘船到九江。鄧穎超後來回憶道:周恩來直到要離開武漢的時候,在晚飯前才告訴我,他當晚就要動身去九江。去幹啥,呆多久,什麼也沒有講。我對保密已成習慣,什麼也沒有問。當時,大敵當前,大家都滿腔仇恨。我們隻是在無言中緊緊地握手告別。這次分別後,不知何日相會。在白色恐怖的歲月裏,無論是同誌間、夫婦間,每次的分離,實意味著死別呀!後來還是看了國民黨的報紙,才知道發生了南昌起義。

26日,到達九江的周恩來,立刻召集李立三等人開會。周恩來傳達了中央的決定:“認為形勢既已如是,對在潯同誌的意見完全同意。”並明確指出:“應該以土地革命為主要口號,把沒收大地主土地列為政綱。”從而統一了大家的認識。會議還決定由鄧中夏將起義的詳細計劃帶回武漢報告中央。

會後,鄧中夏帶著擬定的詳細計劃去武漢向中央報告,其他同誌則處理完緊要事情後,於27日齊赴南昌,開始了起義前最後階段的緊張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