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12日,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組,由張國燾、李維漢、周恩來、李立三、張太雷五人組成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履行中央政治局職權。陳獨秀被停職。13日,中共中央發表對政局宣言,宣布“本黨黨員退出國民政府”,同時莊嚴聲明,中國共產黨將繼續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麵對汪精衛正在準備的反革命大屠殺,中共中央一方麵部署黨組織迅速轉入地下和把黨中央機關從武漢經九江撤退到上海;另一方麵派遣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等赴江西九江,準備組織中共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力量,聯合第二方麵軍總指揮張發奎,重回廣東,以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中央軍事部也派聶榮臻、賀昌、顏昌頤組成前敵軍委前往九江,到部隊開展工作。
7月19日,李立三、鄧中夏到達九江後,譚平山也到了九江。20日,譚平山、李立三、鄧中夏、葉挺、聶榮臻5人在九江召開談話會。會議地點是在九江海關內一幢二層樓房裏,他們是借林伯渠之弟林祖烈在海關工作之便,才選定在這兒開會的。與會同誌根據變化了的形勢,研究如何執行中央的指示,認為:在政治上,汪精衛已公開與共產黨決裂,張發奎的態度開始右傾,已經站到汪精衛一邊,依靠張發奎回廣東的可能性不大。在軍事上,朱培德的第三軍、第九軍和程潛的第六軍,分別駐樟樹、臨川、萍鄉等地,有包圍集中在南潯鐵路沿線的葉挺、賀龍、周士第等率領的革命軍隊之勢,形勢極為嚴重。再不當機立斷而稍有遲疑,僅有的這點革命武裝力量必將完全斷送。
因此他們認為:應該拋棄“依張回粵”的政策,采取獨立的軍事行動。並提議:“在軍事上趕快集中南昌,運動二十軍與我們一致,實行南昌暴動,解決三、六、九軍在南昌之武裝。在政治上反對武漢、南京兩政府,建立新的政府來號召。”
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明確提出獨立地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主張,表明了黨對掌握革命武裝和進行武裝鬥爭的新認識。
對於在南昌舉行起義的建議,5位與會者沒有不同意見。對於何時行動,他們卻發生了分歧。
葉挺在1927年起義後寫的《南昌暴動至潮汕的失敗》的報告中,提到“並有主張不待中央命令,即刻發動的”。這指的是李立三等人所表現的急躁情緒。李立三容易感情用事,他們被汪精衛的屠殺政策所激怒,急不可待地主張立即動手,來個痛快淋漓的反擊。李立三說:“既然已經向部隊傳達了,起義工作已經組織了,下個命令就行了嘛!”但聶榮臻堅決反對這樣做,並說:“我臨來的時候,周恩來同誌交待得清清楚楚,必須等中央的命令,不能自由行動。”李立三說“:你是奴隸主義,膽小怕事,你要聽中央委員的。”聶榮臻說:“都是中央委員,我聽哪個中央委員的?中央委員也要聽中央的!”經過一番爭論,會議最後決定,把意見報告中央,等中央下達命令後立即行動。
會議結束後,李立三、鄧中夏立即上廬山,同已在廬山的瞿秋白商議起義事宜。瞿秋白完全同意九江會議提出的在南昌發動起義的意見。李、鄧得知瞿秋白即將去中央參加緊急會議,便委托瞿代表九江同誌向中央彙報,請中央盡快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