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突然而至的“最高指示”(1 / 2)

正當起義各項準備工作緊張進行的時候,突然在7月29日上午,周恩來等人接連收到中央代表張國燾發來的兩份密電,說暴動宜慎重,無論如何要等他到後再作決定。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此時,在漢口,共產國際新派來的全權代表羅明那茲聽到張國燾向他報告中共中央決定於31日在南昌舉行起義的消息。初來乍到的羅明那茲對中共中央沒請示共產國際就決定這一重大軍事行動顯得茫然不知所措,聲言一切要請示莫斯科,等莫斯科作最後決定。隨後,他向共產國際發去電報,報告了中共中央的南昌起義決定。

7月26日下午4時,羅明那茲在漢口召開了在漢口的臨時中常委成員會議,參加的有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顧問加倫將軍和翻譯,中央常委張國燾、瞿秋白、張太雷等人。共產國際阻止南昌起義的態度在這次會上得到表露。先是加倫將軍對南昌起義的必要性提出質疑。他說,他剛會見張發奎軍長,與之研究軍事問題,張軍長同意將其所統率的軍隊第四軍、第十一軍和第二十軍三個軍集結在南昌和南潯線上,不再東進,並逐漸轉移,回師廣東。加倫將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和張氏一同回師廣東,對爭取在軍事上共同反蔣極為有利。如果發動南昌起義,勢必與張氏鬧翻,在擁有優勢兵力的對手阻擊之下,我們恐怕難以到達東江。他說,除非張氏不同意上述條件,那我們就隻有在南昌行動起來。

接著是羅明那茲宣讀共產國際給伯納(即羅明那茲)和烏拉爾斯基(即加倫將軍)發來的曖昧的、實質是不支持南昌起義的電文: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們認為你們的計劃(指南昌起義)是可行的,否則,我們認為更合適的(辦法)是讓(張發奎部的)共產黨人辭去相應的軍事工作,並利用他們到農民中做政治工作。我們認為烏拉爾斯基(即加倫將軍)和我們其他著名的合法的軍事工作人員參加(南昌起義)是不能容許的。

(共產國際)最高領導機關

1927年7月25日抄送伏羅希洛夫、加拉罕同誌羅明那茲就電文作了更清楚的說明:共產國際的意思是倘若這暴動沒有成功的把握,最好不要發動。張發奎部的共產黨人可全部退出,到農民中去工作。如果中國的同誌堅持要發起南昌暴動的話,共產國際派來的加倫將軍和其他軍事顧問是不允許參加的。另外,莫斯科目前也沒有經費可供南昌暴動使用。他還強調說,這份電報是斯大林同誌親自草擬並由布哈林署名的。鑒於中國共產黨人對南昌起義的堅決態度,羅明那茲盡力施展解數,主要是采取打壓的辦法,使會議做出與共產國際的指示比較接近的3點決議:1.由於敵我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因此應推遲起義時間;2.加倫將軍的建議是可行的,應由周恩來與張發奎取得聯係,共同商量軍隊轉移廣東東江事宜;3.派張國燾馬上趕往南昌宣布共產國際的指示和這次會議的決定。

羅明那茲是了解莫斯科來電的真正意圖是阻止南昌起義的潛台詞的,他以最大的努力在貫徹這一潛台詞所體現的真正旨意。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國共關係破裂中遭到嚴重摧殘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沒有消沉,而且沒有以前馴服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麵對中國同誌對莫斯科來電內容的質問,羅明那茲板著臉孔威脅說:“我們在漢口是根據我們這一地方的情況來看問題,共產國際是根據全部國際的情況來決定行動的,它所考慮的有國際關係、中蘇關係,以至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因素。如果我們不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行事,不僅會遭到失敗,還有違反紀律的罪名。”當時還能比較客觀看待問題的張國燾曾經道出了共產國際來電的實質是“顯然欲置身事外,不僅要俄人勿卷入反對國民黨的旋渦,而且不肯暗中在經濟上有任何支援,是要使南昌暴動陷入絕境,何況莫斯科還有阻止南昌起義的電令,將來南昌暴動失敗了,我們還要負擔違令蠻幹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