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他帶有宋美齡的兩封信,一封是給張學良的,信中請求放蔣。另一封是給蔣介石的,據申伯純談,信的大意是:你的脾氣不好,你心中的話總不肯好好地說給部下聽,同時你也不能好好地傾聽你部下的意見。這種情形,我一直是很擔心的。因此,你每次外出,我總是常常陪同你一起去。這次航空協會在上海開會,我不能不去參加,所以沒能同你一起到陝西來,想不到就在這一次出了事情!東北軍都是亡省亡家的人,他們同情抗日,要求抗日,是自然的事情,你應該把你心裏的話告訴他們,對他們的抗日情緒應該很好地加以安慰。可是你不這樣做,所以激出事情來了。我現在托端納先生冒險去看你,望你為國家為民族保重身體。在可能和必要的時候,我願意親自去西安一趟。最後告訴你一句話:南京的情形是戲中有戲。宋美齡講的是心裏話,還是道出了一點真情。
這時蔣介石固執己見、拒絕交談的態度雖有好轉,能夠心平氣和地與張、楊討論抗日問題了,可是還有些三心二意,仍想以軍事進攻相要挾,他不說必須停止一切軍事行動,隻同意停戰3天,讓他速返南京。在他寫給何應欽的親筆信中說:敬之吾兄:聞昨日空軍在渭南轟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觀察,中正於本星期六日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萬不可衝突,並即停止轟炸為要。
張學良也給何應欽發了電報,但那是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他在電報中說:……委座南歸,尚待商榷。在此期間,最好避免軍事行動。弟部初未前進,而貴部已西入潼關,肆行轟炸,果誰動幹戈耶?誰啟內戰耶?兄部如盡撤潼關以東,弟部自可停止移動。否則,彼此軍人,誰有不明此中關鍵也哉?
但西安事變將怎樣發展,對蔣介石如何發落,仍然是個棘手的問題。
從南京方麵看,主戰派仍然聲嘶力竭,定以武力“討伐”張、楊,在蔣回京之前,他們不接受蔣的任何命令。後來隻是由於蔣鼎文從西安飛回南京,麵交了蔣的信函,又聽了他的口頭說明,才不得不下令停止轟炸。可是,對於宋美齡提出的她要和宋子文同去西安談判以救蔣卻仍堅決反對。因為主戰派認為堂堂政府官員,是不能與“叛變者”談判的,經過爭辯,才勉強同意準許宋子文以私人身份去西安。宋美齡去不去西安,則還得看一看。
(四)周恩來啟程赴西安
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前並不知道這場事變的策劃與發動。事變一發生,張學良立刻致電當時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希望聽取中國共產黨的意見。當天深夜,毛澤東、周恩來複電張學良:“恩來擬來兄處,協商大計。”
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發生前的方針就是力爭實現聯蔣抗日,但麵對的情況確實很複雜。11月13日,在中共中央舉行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曾報告說:對蔣的問題,現在還沒有把握。張學良向蔣說了與紅軍聯合,楊虎城亦講了,都碰了釘子。然而蔣不一定是始終不變的。根據情況的變化,有可能逼他走到與我們聯合。現在與南京妥協的範圍縮小到怎樣處理紅軍的問題,焦點是在這裏。最近他要我們照廣西的樣,要服從中央,改紅軍叫國民革命軍。這與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在表麵上是不同的。但表麵上得不到,我們應準備重實際,應該承認他,這在政治上是勝利的。我們的原則是在抗日目標下逼蔣抗日。周恩來接著就說:毛主席的報告,我完全同意。我們的戰略基礎是在促成統一戰線的成功。不管所遇的困難怎樣,每個行動都要在這個基礎上出發。逼蔣抗日是要有很大的力量,現在力量還不大。蔣企圖控製各種矛盾而維持他的統治。他現在還能控製,我們應使他控製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