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一鼓作氣 (2)(1 / 2)

薛舉病死後,太子薛仁果繼立為秦帝。薛仁果“多力,善騎射”,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他經常率軍以硬碰硬,多次擊敗過剽悍的唐朝精銳部隊。因為勇猛無比,他還得了一個外號:萬人敵。“萬人敵”是屬於真正的實力派,比偶像派的“萬人迷”有分量多了。但這個萬人敵特別歹毒殘忍,“性貪而好殺”,完全可以再送給他一個“萬人恨”的外號。他的嗜殺成性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有一次,他抓住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庾信的兒子庾立,在庾立拒絕了他的投降要求後,他殘忍地將庾立的身體在火上烤熟,然後割下肉來讓軍士們品嚐。攻克天水後,他把天水的大款、富豪全部捆綁倒吊起來,然後把醋灌進他們的鼻子裏,將削尖的木錐插進他們的肛門,逼迫他們交出金銀財寶。這個無法無天的“官二代”真是個創意歪才,把別人鼻子當醋壺、後竅當管道,人身的孔穴成了他酷刑的試驗田。連薛舉也覺得兒子太過殘酷,他常常訓誡薛仁果說:“汝之才略足以辦事,然苛虐無恩,終當覆我國家。”

果然是知子莫如父,薛舉說得很對。薛仁果殘暴自私所帶來的惡劣後果,在他老爸死後馬上就顯現出來,許多將領對他心生不滿,將帥離心離德,“眾心猜懼”。

薛舉死後,他的老上級郝瑗整天哭泣,最終因傷心過度也追隨薛舉而去,這倆真是親密戰友,連死都是前腳跟後腳。薛舉和郝瑗的死亡使西秦遭受了重大打擊。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本來西秦這列火車正要上磁懸浮飛速飆往長安呢,可就在發動機進行啟動預熱時,駕駛員和技術教練卻突然死亡。長安是去不成了,因為火車不是推的。失去了兩大支柱,薛仁果實力大減,隻得掉轉車頭,主動收縮戰線,將戰略中心轉移退後到折墌城(今甘肅涇川縣東北)。

李淵獲悉薛舉的死訊後,立即再命李世民西進討伐薛仁果。李世民率軍推進到高墌後,遇到了前來迎戰的秦軍大將宗羅睺。李世民使出了老規矩:拖!宗羅睺多次帶人在唐軍營寨前高聲叫戰,耀武揚威。可李世民任他把喉嚨喊破了也不伸下頭,他的部下受不了這種窩囊氣,紛紛請求出戰。這次沒病沒災的李世民態度堅決,對全軍發出了一道死命令:“敢言戰者斬!”

在李世民的強硬堅持下,唐軍高掛免戰牌六十餘日。這兩個多月,宗羅睺和他的士兵等同於在前線旅遊休假,沒有仗打,沒有事做,天天在高墌城下曬太陽,小日子過得爽歪歪。

日子一天天過去,秦軍的糧食一點點減少,最後終於無米下鍋了。糧食一斷,宗羅睺那本來鐵板一塊的軍隊堅冰便開始融化,他的手下大將粱胡郎、翟長孫等先後率所部降唐。李世民覺得出擊的時機已經顯現,為了更有效地殲滅秦軍,他像一個高明的獵人,給天天在自己門前轉來轉去的老虎下了一個環環相扣的致命“三聯夾”。

第一聯:命行軍總管梁實率領一支部隊移師淺水原,在上次唐軍栽跟頭的地方安營紮寨。這時候的粱實跟當年瓦崗的“包子西施”翟讓一樣,作用隻有兩個字:引誘。宗羅睺盼了好久終於盼到今天,見唐軍出動,他大喜過望,立即率領精銳傾營而出,向淺水原發動潮水般的猛烈攻擊。梁實憑借險要地形對秦軍進行反擊。這是兩支勁旅間的一場凶悍的較量。憋了太久的秦軍釋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而唐軍同樣頑強以對,他們在營中缺水,“人馬不飲者數日”的情況下仍然成功地將秦軍牢牢擋在營外。唐軍戰鬥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唐高祖李淵能從那麼多反王中脫穎而出,成功化國為家,和唐軍很能打的戰鬥力不無關係。宗羅睺和梁實光著膀子硬拚了好幾天,雖然優勢尚存,但由於目標久攻不小,兵鋒已然受挫。

此時,李世民對早已手心腳板癢得不行的諸將說:“可以戰矣!”於是,他果斷地開出了“三聯單”中的第二聯:力戰。他派右武侯大將軍龐玉率軍全麵壓往淺水原,向秦軍展開正麵攻擊。見唐軍大部隊現身,宗羅睺也集中西秦全部主力衝上前線。秦軍的強悍超出了唐軍的預料,他們憑借騎兵眾多的優勢,向唐軍陣地發起輪番衝擊,令龐玉吃夠了苦頭,甚至“幾不能支”。當時唐朝由於馬匹奇缺,作戰部隊以步兵為主,而宗羅睺率領的秦軍則是以騎兵為主,騎兵跨下都是品牌“悍馬”,裝備上占了很大優勢。所以,唐軍打得比較吃力。然而,弓雖強但石更硬。就在龐玉苦苦支撐的時候,李世民具有決定作用的第三聯出手了:破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