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烽火戲諸侯(1 / 2)

每每亡國之君總是留下一段供人茶餘飯後笑談的風流韻事,紂王與妲己已成為《封神演義》的大反派,周武王沒想到自己的子孫也會因為一個女人而滅國。貪色昏庸的周幽王為了博取褒姒的笑容不惜燃起了驪山上的烽火,諸侯們救駕時的慌亂無序之狀讓褒姒啟齒微笑。伴隨著這難得一見的笑容,西周的曆史也畫上了句號。妃子的笑容與國家的悲歌交融在一起,顯得如此的荒誕與淒涼。

褒姒得寵

周朝自武王伐紂而立國以來,曆經幾百年風雨,國勢幾度沉浮。到周宣王在位期間,東征西討,政局穩定,國家中興在望。可惜的是,周宣王沒有生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繼承人。幽王即位之後非但沒有守住父親的宏圖偉業,反而成為西周的掘墓人,為西周幾百年的基業送了終。

幽王毫無治國之才,卻是個獵豔的好手。登基之後便終日耽於酒色,不理朝政,朝中的忠臣良將屢屢進諫,幽王隻當是耳邊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了攫取功名利祿,一些貪位好祿之徒便投其所好,百般諂媚逢迎。朝中風氣一時逆轉,宣王時期的中興氣象不再。

幽王二年(前780),周朝的興起之地發生大地震,涇、渭、洛三川堵塞,岐山崩坍。岐山乃是文王發跡之地,山崩地裂撼動社稷,朝中文武大臣大為震駭。幽王從不關心百姓的疾苦,出現如此嚴重的災難,他卻極其不負責任地說:“地震乃是自然災害,跟我有什麼關係?”於是,周幽王將執意進諫的趙叔帶罷官,大夫褒又向幽王直諫道:“大王盡廢賢臣,撼動國家社稷之根,恐怕於國家不利。”一心想找尋美色的幽王將褒關入大牢,以儆效尤。幽王的宮中本已佳麗如雲,但是幽王仍嫌後宮空虛,於是下詔遍求美色,以充後宮。

褒的兒子洪德多方營救父親未果,苦悶煩惱之中來到鄉野散步,忽然發現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孩,雖衣衫破舊,卻難掩其傾國傾城之貌。洪德心想: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在如此荒僻的山野,居然有如此絕色,若將此女獻給幽王,必能將父親從深牢大獄中救出。於是洪德以重金將這位女子買回。略施粉黛後這女子便顯得光彩照人。洪德給這位女子取名為褒姒,將其帶到鎬京,施以重金,打通關節,進獻褒姒,使褒姒能與幽王一見。

見到褒姒的幽王即刻將褒釋放,雖然幽王身邊佳麗無數,但是眼前的褒姒已讓六宮粉黛無顏色。本性好色的幽王得到如此美色喜不自勝,終日沉溺於溫柔鄉,江山社稷早已被他拋於腦後。幽王的後宮因為褒姒的到來,更加烏煙瘴氣。周幽王三年(前779),褒姒產下一子,取名伯服,愛屋及烏的幽王對伯服寵愛有加,廢嫡立庶的想法在心中升騰。最終,幽王抵不住褒姒的枕邊風,群臣朝議之際,尹球等奸臣說,褒姒德性貞淑,堪當母儀天下之任,子以母貴,伯服為太子也是理所當然。此言正中幽王之意,於是將太子宜臼廢為庶人,其母申後也被打入冷宮,廢舊立新在彈指間完成。

千金買笑

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事遂人願,移居東宮的褒姒本該喜上眉梢,然而即使貴為王後,也難讓褒姒露出一絲歡顏。色迷心竅的幽王見褒姒終日愁眉不展,便問道:“愛妾為什麼終日不露笑容呢?要不要來段歌舞呢?”褒姒答道:“妾不喜好音樂,也從沒有笑過。”

幽王下令,如果有人能讓褒姒開顏一笑便賞千金。所謂千金買笑便是從此得來的。為了博得美人的笑,幽王可是費盡心機。幽王身邊善於鑽營之人比比皆是,治國無策,善討女人歡心者倒是大有人在。深得幽王信任的虢石父建議幽王:“點燃驪山上的烽火台,狼煙四起之際,各路諸侯前來馳援,而天下太平無事,娘娘看到人仰馬翻的各路諸侯必會開懷一笑。”

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幽王大讚這是妙計,於是帶著自己的美人來到驪山,準備給褒姒一個驚喜。此時,鄭伯友在王宮中聞知如此荒謬之事,驚駭不已,如此國君,國家怎能長治久安?於是他疾馳到驪宮進諫說:“狼煙是軍事防禦的工事,以備不時之需,現在無緣無故地要燃起烽火是戲弄諸侯之舉。如果他日邊防有變,諸侯必然不會馳援,大王用什麼抵禦入侵呢?”幽王不但不聽反而怒斥鄭伯友:“現在天下太平得很,即便他日有變與你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