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曆史類通俗讀物的熱銷,也就是近幾年間發生的“新事兒”。在今天,任你去到任何一家書店,尋找通俗方式解讀的曆史讀物,其結果真是多如牛毛:題材上,從正史到戲說,衍生到經營管理、擇偶家居,五花八門,無所不及。不論“那些事兒”或“那些人兒”是否勾起你捧起一本書的興味,你都會被市場的魔力所觸動——它竟釋放出如此豐沛的寫作能量。

寫作曆史讀物可以分幾個層次:先是講述曆史,其後是解讀,再接著品味和總結,如果再能有一二的生發,就更好不過。作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曆史中的“佼佼者”,三國風雲,似乎已被無數的作者在上述幾個層次述說殆盡。正說反說,你說我說。爾虞我詐,縱橫捭闔。不過百年的塵封往事,卻有後來人道不盡的英雄氣短,兒女情多。

剝開演義的奇詭,但不能失其精神;滌淨戲說的浮躁,而又要與呆板絕緣,還原一段1800年前的存在。從亂世的由來,到官渡的鏖戰,從赤壁的烈火,到三分的鼎足。在人物的交錯中尋找正義與邪惡的關鍵分界,在分合的演變中發現偶然與必然的奇妙交輝。

摒棄那厚黑學對人性陰暗的放大,但不失分析的深度;遠離那懷疑論對人心難測的猜忌,而又絕不一家武斷。追仿1800年來的公議,看曹操的奸雄本色,品劉備的寬厚得人,論司馬的後發製人,歎孔明的有心無力。從英雄的成敗中聽取曆史主旋律的黃鍾大呂,從史家的褒貶中品悟人間千百年的公道人心。

三國的曆史,有風雲際會,龍盤虎踞;有人世沉浮,歡樂悲苦。有人為她譜寫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風發瀟灑,也有人為她彈唱著“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無限惆悵。

這是一場豪情英雄的盛筵,是一場群英雲集的智勇較量,有“英雄之心”、“英雄之義”,方能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