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慕尼黑協定》的出籠(3 / 3)

9月19日,張伯倫返抵倫敦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同法國政府共同起草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後通牒》,並送至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通牒》聲稱:

捷克斯洛伐克如果不立即把主要是德意誌人居住的地區割讓給德國,和平的維護和捷克斯洛伐克切身利益的安全,便不可能獲得切實的保障。

英、法政府表示,在捷克斯洛伐克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後,它們同意參加對捷克斯洛伐克新疆界的國際保證。但同時,他們也直接威脅說,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改變態度,法國“將不履行它的條約義務”,英國也將“置身事外”。

9月21日,無可奈何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照會英、法政府,聲稱:“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為時勢所迫,不得不對這種毫無商量餘地的勸告表示讓步,隻好以沉痛的心情接受法、英兩國的建議。”貝奈斯總統在向國民演講時悲憤地說:“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我們被拋棄了。”

至此,張伯倫帶著英、法兩國的建議及捷克斯洛伐克的屈辱條約,再次飛到德國,準備與希特勒進行第二次會談,但是,張伯倫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希特勒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德意誌族占居民50%以上的地區,由德國進行軍事占領;德意誌族不占居民多數的地區,應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同時還要捷克斯洛伐克滿足匈牙利和波蘭所提出的領土要求。

張伯倫雖然對希特勒的出爾反爾、貪婪蠻橫感到震驚和氣憤,但他更害怕德捷衝突會把英法卷入戰爭,並且擔心他以個人名譽擔保要維護和平的努力失敗;於是他答應把希特勒新的苛刻條件再轉交給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希特勒的貪婪要求在整個歐洲引起了強烈反響。捷克斯洛伐克全國掀起了抗議的浪潮,要求政府抵抗侵略。25日,捷克斯洛伐克駐英公使向英國首相遞交了拒絕照會,隨後發布了戰爭動員令。

9月20日、22日和23日蘇聯政府多次聲明:

蘇聯將按照互助條約的規定承擔義務,對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有效的援助。

為此,蘇聯在西部集結了30個步兵師,並且命令空軍和坦克部隊進入戰備狀態。9月25日,法國政府宣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遭到攻擊,法國將履行法捷條約的義務向捷提供援助,並於27日宣布部分動員。

在國內外反對意見的壓力下,張伯倫也不得不向希特勒發出“警告”:

法國政府已經通知我們,如果捷克人拒絕那份備忘錄,而且德國向捷克斯洛伐克進攻,他們就要履行其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條約義務。要是法國軍隊因此而轉為與德國交戰,我們覺得有義務支援他們。

歐洲的局勢又緊張起來。在緊張之中,希特勒一方麵對捷克斯洛伐克及其領導人大肆攻擊、謾罵和威脅,並且蠻橫地限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須在9月28日下午14時以前接受德國的要求;另一方麵又別有用心地對英、法搖動橄欖枝,聲稱德國並不希望和英、法打仗,並感謝張伯倫爭取和平的努力,重申這是他在歐洲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

張伯倫從德國回來之後,仍執意向希特勒退讓。他表示:“不論我們多麼同情一個強鄰壓境的小國,我們總不能僅僅為了它的緣故就不顧一切地把整個大英帝國拖入一場戰爭。”因此,他兩次致電貝奈斯,要求捷方接受德國人對蘇台德地區“某種有限度的占領”。他還威脅說:“這個計劃如果不被采納,取而代之的就隻有武力入侵、武力肢解這一條路。”

就在這種微妙的情況下,德國的法西斯朋友出來救場了。意大利總統墨索裏尼提議,召開一個有英、法、德、意四國參加的國際會議。

9月28日,希特勒同意了這個建議,並且發出了邀請。29日,張伯倫第三次飛往德國,在慕尼黑同達拉第、墨索裏尼、希特勒討論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方案。

同一天,蘇聯政府也提出了建議,立即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防止侵略和避免新的大戰的措施。但是,無論在英國還是在德國心目中,都在有意地排斥蘇聯,不讓其參與解決歐洲的政治問題。

英、法、德、意四國領導人在慕尼黑的談判基本是一邊倒,協定完全是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做出的。捷克斯洛伐克作為當事國,它的代表雖然也被召到了慕尼黑,但卻一直被排斥在會議之外。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之一馬薩裏克博士後來在他的文章裏就當時的情況描述道:

9月29日晚上22時,英國代表霍拉斯爵士把新計劃的要點告訴了我們,並交給我們一張地圖,上麵標明了將要立即被占領的地區。

我提出了反對意見,對此他兩次斬釘截鐵地說,他對於他所講的話,沒有什麼可補充了。我們就對於我們來說極為重要的那些地方和地區發表了意見,他對這些意見毫不在意。最後,他回去開會了。

4個小時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接到了四國達成的協定。

馬薩裏克博士在他的文章裏寫道:

一個法國人用一種十分粗暴的態度向我們解釋說,這是一項無權上訴、也不可能改變的判決。

麵對《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很清楚,1918年邊界所確定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已不複存在了。當布拉格正在沉痛地發表公告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則是一片歡欣鼓舞的景象,人們沉浸在一種殘酷而短視的歡樂中。

正如丘吉爾就德捷問題上評價張伯倫一樣:

讓你在戰爭與恥辱之間做一抉擇,你選擇了恥辱,而你將來還得進行戰爭。

英法在狂歡不到半年,希特勒就撕毀了協定,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