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洋務精英和洋務實踐(1)(3 / 3)

《北京條約》後,李鴻章痛定思痛,向慈禧奏請創辦夷務,仿造洋槍洋炮,用來抵禦列強入侵,慈禧批準在近海的天津建立軍火工業基地,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承辦,目的是牽製李鴻章的勢力。從設計到機器,再到技師,全部來自英國,分東局與西局兩部分,東局以製造火藥、槍炮、子彈為主,西局製造軍需物資和器具。當時它在中國與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並稱三大軍火工業基地,但規模並不大,在鼎足而立的形勢下,位列第三。令人痛心的是,崇厚毫無辦廠經驗,隻知撈錢,兩千工人的工廠裏,肯幹活能幹活的人並不多,不會幹活的人隻要花錢就能進廠,天津機器製造局成了典型的官僚辦廠。出了廢品也不聞不問,成了吞吃國庫銀兩的兩大無底洞。李鴻章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解聘不嚴格要求的技師和一些提籠架鳥的吃閑飯的人,並從金陵、江南兩廠調來熟練工人,氣象為之一新。幾年的工夫,三足鼎立的軍火工業形成天津機器製造局一枝獨秀的局麵,一度躍居亞洲第一。天津機器製造局,最初是仿造,然後是創新。最值得大書特書一筆的,是直到軍事工業高度發展的今天,仍屬高難度產品的潛水艇,把它從紙上的設想變為水中的實物的,也就是全世界第一個潛水艇試製品,正是出自天津機器製造局。這艘試製的潛水艇,比西洋試製的早了六個春秋。

19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繼續“自強”活動的同時,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張,強調興辦近代民用企業,把“自強”和“求富”作為洋務事業的總體目標。1872年底,李鴻章首創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由此奠定了“官督商辦”政策的基調。後又相繼開辦一些民用工業,在整個七八十年代,李鴻章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津榆鐵路、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係列民用企業,涉及礦業、鐵路、紡織、電信等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