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時也還有一些並未被嚇倒的忠臣。紂王的叔叔比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比幹是殷朝的政治家,是殷朝皇室的重臣,曾在國王左右輔佐國政。比幹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是敢於直言勸諫,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忠臣,被後來的人稱為“亙古忠臣”。比幹忠於殷室,眼見殷商的國力漸漸削弱,民眾離心離德,心中極為不安,他歎息說:“做大臣的,主上有過錯不勸諫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說真話就是不勇敢,即使勸諫不聽被殺,也應該盡到了忠臣的責任。”於是上殿痛陳紂王的弊政及其危害,要求紂王立即殺掉妲己,貶斥費仲等奸臣,重用有才能的人,重振朝綱。有一次比幹連著三天猛烈抨擊紂王的得失。比幹對紂王說:“國君應該有能夠直言指出過錯的臣子,父親應該有能夠直言指出過錯的兒子,讀書人應該有能夠直言指出過錯的朋友。我身為大臣,我來進諫,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並且說:“西伯自離開羑裏回去後,偷偷地在修德行,很多諸侯都背叛殷而歸附周了,西伯的國勢漸大,已經危及到殷商了,大王如果不修先王典法,不修德行,大禍就要臨頭了!”
比幹連續三天進諫,紂王被責問得無言以答,就問比幹:“你為什麼要這樣堅持?”而且紂王聽了比幹的話,不但不引以為戒,反而怒火中燒,大聲斥責比幹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王叔一向自視為聖人,何不把心掏出來,讓我們大家開開眼界呢!”說罷下令剖開比幹的胸膛,取出他的心髒來觀看,並且用火焚毀比幹的臉。為掩飾妄殺大臣的罪惡,紂王還下令說:“少師比幹妖言惑眾,賜死摘其心。”殘忍的紂王殺害比幹後,還要將比幹滿門抄斬。比幹的妻子懷有身孕,跑到一片樹林中躲了起來,生下一子,名堅。紂王派兵去尋找,要“斬草除根”,找到比幹妻子藏身的地方,問她懷中兒子姓什麼,她急中生智,說“姓林”,於是躲過了災難。周武王滅商之後,得知堅的身世故事,便賜其姓“林”,比幹就成了林氏始祖。
在比幹進諫的時候,一同上殿勸諫的王兄箕子見狀嚇得膽顫心驚,為避殺身之禍,便披散了頭發,撕破衣裳,假裝瘋癲,把自己裝扮成奴隸模樣。但是紂王也沒有放過他,把他抓起來,囚禁在牢獄裏。從此,滿朝大臣再也不敢進諫了。紂王在佞臣的諂諛下,更加荒淫暴虐,肆無忌憚。結果朝政日益腐敗,郊社不修,宗廟不祭,一味以奇巧異能,博取妲己的歡心。他的暴行不僅激怒了所有心地善良的人,也徹底粉碎了一批忠臣最後的幻想。商的太師疵、少師疆等人看到紂王如此對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抱著祭器、樂器,逃往周國去了。
商紂拒諫飾非,殘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貴族以及諸侯和周邊方國也都離心離德。為轉移人民的視線,紂王發動對周邊方國的連年征戰,後又把全部兵力用於對東夷的戰爭。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已經尖銳的階級矛盾。商王朝的政權已經岌岌可危。
總之,殷商王朝政治腐敗、刑罰酷虐,並連年對外用兵,大興土木,民眾負擔沉重,痛苦不堪;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導致了整個社會動蕩不安,政局十分混亂。
商朝最末的一百年間,在渭水的流域,興起了一個強國,號為周。與紂統治後期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的國勢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周本是商王朝的一個諸侯國,經過周先祖幾代人的創業,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公劉、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積極經營,使周迅速強盛起來,其勢力伸入江漢流域。周的壯大,引起了商王朝的不滿,雙方明爭暗鬥,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形成水火不容之勢。文王姬昌即位後,任用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呂尚,暗暗修德行善以達到最終滅商的目的,積極從事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最終,周武王憑借其雄厚的國力,率西方各諸侯國起兵伐紂,滅掉商朝,奪取了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