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竇嬰和晁錯 (2)(1 / 2)

所以,劉恒生前,賈誼就削侯上書,晁錯也不斷跟風。可惜的是,劉恒精力有限,沒空惹事,也不想惹事。於是,這個地雷陣就留給了劉啟。

我們當然知道,這諸侯的地雷,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比比皆是。如果你沒有把命係在腰帶上的勇氣,那是絕不敢踩的。但是,必須指出的是,賈誼的削侯法,跟晁錯的則是大徑相庭。不同就在於,前者主張軟著陸,後者主張硬著陸。

賈誼的削侯法就是切蛋糕法。讓諸侯一代代切分下去,分到他們個個瘦骨嶙峋,弱不禁風,無力反抗。真是那樣,中央就會坐享其成。

然而晁錯卻認為:賈誼的出發點是好的,問題就在於速度實在太蝸牛了。要想辦成大事,那就快。求快的辦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諸侯來硬的削!並且,先從吳王這塊最硬的骨頭啃起!

如果他們硬要說給個理由:那就把他們種種或大或小的犯罪當借口!

晁錯啊,晁錯,你怎麼就一個狠字了得!

然而,對於削吳等諸侯國這等大事,劉啟不敢像對晁錯的其他建議那樣自作主張了。到底行不行得通,必須開會討論。當然,聽證會就免了。劉啟要開的是政治委員擴大會議。參加與會的人員有公卿、列侯、宗室。

竇嬰作為外戚成員,也參加了會議。在所有議員中,他是唯一一個反對晁錯削侯的人!於是,竇嬰在會上跟晁錯吵了一架。結果是,吵架無勞,反對無效!大家通過了晁錯的削侯方案!

完了!晁錯真的是想玩大的了。

晁錯!你等著瞧!從此,竇嬰就和晁錯結下了梁子。

反了,全反了

吳王劉濞

晁錯之所以想先對吳國下手,原因有二:一是,吳王問題很多,一抓就一大把,好治罪;二是,吳王勢力很大,擒賊先擒王,殺猴儆雞總比殺雞駭猴,來得更實在。

如今這吳王,名叫劉濞,高祖劉邦二哥劉仲之子。我們知道,當年劉仲做代王時,經不住匈奴攻擊棄地而逃。於是,劉邦大怒,廢他的王,貶其為侯。後來,時任沛侯的劉濞有力氣,勇敢能戰,破英布有功。於是,劉邦便封劉濞為吳王,王三郡共五十三城。

可是,當劉濞受拜為吳王時,劉邦就後悔了。原因隻有一個:相劉濞有反骨!

劉邦早年在沛縣混的時候,跟諸位大師學過不少相術。但是《史記》上說劉邦相劉濞有反骨而後悔不跌,實在太過牽強。像劉濞這等有力氣的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一下子讓他王五十餘城,況且楚地民風剽悍,擔心他做封國做大,威脅到漢朝中央的安全,我想,這才是劉邦真正擔心的原因。

於是,那時劉邦就撫著劉濞的後背歎氣說道:“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那個人是不是你呀?”

劉邦一話,讓劉濞聽得心裏怕怕,他當即跪拜道:我替您做牛做馬還來不及,還哪敢啊!

劉邦一笑,語重心長地說道:記住!我們劉家永遠是一家人,你千萬不要造反!

是啊,韓信可以反,彭越可以反,英布可以反,甚至盧綰可以反,但是你劉濞就不能反。如果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這就太不像話了。可劉邦這話一說,四十年就過去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一樣的江山,不一樣的皇帝;一樣的劉濞,不一樣的心。

四十年來,劉濞黑白通吃,快速致富,如今成了天下數一數二的富國。劉濞之所以能發財,完全是享受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成果。

首先,吳地盡地銅礦。劉恒時期,開放民間鑄造錢,於是,腦袋好使的劉濞利用國家的好政策,趁機開發吳國礦山,大量鑄錢。結果是,劉濞就像賺錢狂一樣,日夜開機印鈔票,想不富,鬼神都攔不住。

其次,吳國之地,不但開門見山,亦開門見海。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帝待劉濞真不是一般厚啊。劉濞為開發沿海資源,廣招亡命之徒,煮海水為鹽,大發橫財。

劉濞手裏有錢了,心思也多了。一個才華橫溢的文人,他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呢?當然是寫一篇名傳千古的詩章;一個武功蓋世的武人,他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呢?當然是挑盡天下無敵手,獨步江湖;一個富得流油的土財主,他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呢?當然不是做天下最摳的守財奴。或許,他們最想做的是天下最大的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