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袁盎讓隨行入內告訴劉濞,說中央派他來想和吳王當麵好好談談。然而,劉濞聽到傳話,隻是得意一笑,拒絕袁盎請求道:我都當東皇帝了,難道還要接你那個什麼西皇帝劉啟的招?
劉濞就知道袁盎要跟他談判來了。打都打了,還談什麼判,要談也要等打得怎麼樣了才談嘛。於是,劉濞使人告訴袁盎,反正你到哪裏都是混口飯吃,劉啟給你的,我一樣能給你;過去我劉濞怎麼厚待你,今天仍然不改初衷。如果不嫌棄,就留在吳國當將軍吧。當然,如果你拒絕,廢話我就不多說了,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劉濞這招,就叫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袁盎當然也不是個豆腐漢,如果劉濞想收買他,兩個字:沒門。於是,袁盎斷然拒絕了劉濞的誘騙。
袁盎此個態度,在劉濞看來,那叫自找苦吃。既然不合作,那我也隻好采取不合作的辦法了。於是,劉濞當即派一都尉率五百人將袁盎包圍,準備擇日誅殺。
袁盎,如果神仙不佑,就乖乖地受死啦。
事實是,果然有一神仙主動佑袁盎。此一神仙,當然是假神仙。他,不過是袁盎當吳相時在他手下工作過的從吏。
俗話說,惡人有惡報,不是不報,隻是時間未到。其實,此話也是正過來說,好人有好報,不是不報,隻是機會不到。這個好心救袁盎的人,目前職務是吳軍校尉司馬,他恰好是被派來圍殺袁盎的。
此校尉司馬之所以舍身救袁盎,不為別的,隻圖報恩。事情是這樣的:首先是,袁盎當劉濞的國相時,司馬同誌曾在袁盎手下當從吏,偷偷地勾搭上袁盎的婢女。盡管說,婢女是袁盎私有財產,但是,婢女也是人嘛,隻要是人,總想有個感情歸宿。於是,袁盎對他們這對狗男女,假裝不知道,任其來往。沒想到的是,不知何人嘴大多事,悄悄地告訴司馬先生,說袁盎已經知道你和他家婢女偷情了,這下你死定了。
當時,司馬知道大事不妙,立即開溜。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袁盎聞聽司馬逃跑,親自騎馬追趕他回來官複原職,甚至把婢女賜給他當老婆。
好人啊。袁盎這招,讓司馬先生感激涕零,將此恩牢牢地記在心裏。
在司馬先生看來,他欠袁盎的那個人情,不要說什麼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套話,就算真的是有朝一天為袁大人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果然,他還真的蹈著火來救袁盎來了。
可是,五百個士兵圍一個袁盎,他簡直就是籠中之鳥,缸中之魚,插翅難飛了。此情此景,校尉司馬想把袁盎營救出來,無異於水中撈月。
然而,世界不缺乏智慧,缺乏的隻是發現智慧的腦袋。這個校尉司馬,竟然想到一個救人的好辦法。此辦法就是:買酒灌醉守護袁盎的士兵,然後踩著他們的屍體,撕開一角開溜出營。
天氣恰好幫了校尉的大忙。此時,會天大寒,正是喝酒暖和的好時光。於是,校尉司馬傾盡所有積蓄,買了兩石好酒抬到駐營中吆喝士兵們來喝。校尉司馬如此豪放,喝酒的士兵當然也得裝出豪放的模樣。結果,一幫人喝得橫行豎八,全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了。
於是,這位校尉司馬立即衝進營中,拉起袁盎就往外跑。
此時,袁盎不知道有個好心人從天而降,當即就被校尉唐突的營救弄得一驚一乍,不肯動身。司馬同誌歎息一聲,告訴袁盎:袁大人,你趕快溜吧,吳王明天早上就要拿你開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