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匈奴先民的崛起(1)(2 / 3)

這時候,問題來了。這兩個人一直養尊處優,半點生存技巧也不懂,連最起碼的衣食都解決不了,最後竟然活活餓死了。

此後,商湯建立了商朝,夏朝徹底滅亡。

夏桀死後,他的兒子淳維害怕受到株連,便把夏桀後宮的那些妃子收為己有,帶著這群女人跑了。

淳維跑到哪兒去了?商湯會不會放過他?這就得看淳維的命運了。

匈奴始祖

大概老天爺認為讓人絕後太不仗義,索性幫了淳維一把。

淳維運氣挺好,命不該絕,一路躲過了商湯的追兵,帶著他夏桀的那群妃子跑到了陰山和河套一帶。

這個地方很不錯,放眼高山挺立,山下桃林叢生,簡直是個世外桃源。

來到這麼個好地方,淳維必須感謝誇父。

誇父,中國曆史上最牛的裸奔者!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太陽光很毒辣,弄得田地大旱,顆粒不收。誇父是個心係百姓的大好人,他決定幹掉太陽,還百姓一片陰涼。

要幹掉太陽就要先逮住太陽,誇父就一路跋山涉水,對太陽緊追不舍,眼見就要抓住太陽了,卻由於口渴難耐,突然間死了。

誇父死後,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

淳維來到的地方,是誇父早就營造好的,看來這倆人挺投緣。

淳維和夏桀的那群妃子在這裏定居了。他們居住在山洞裏,以桃子和其他野果為食。雖然日子過得有些清苦,但總算能生存下去。

時日漸久,淳維和那群女人生息繁衍,後代不斷增多,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部落。

人口多了,問題相應而生。這麼多的人,衣食住行怎麼解決呢?

淳維的後代也遺傳了先祖大禹的優秀基因,個個聰明矯健,他們找到了一個新的出路——畜牧。

不過,大概是受到夏桀的影響,夏桀的惡性基因也遺傳到了這些夏朝遺孤身上,使他們天生就有殘暴的個性。

這些人在畜牧的同時,不斷地對周圍的少數民族部落進行征伐。漸漸地,多個少數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稱為“葷粥”。

畜牧要靠天吃飯,如果遇到牧草減產的年代,葷粥民族就必須及時遷徙,尋找牧草茂盛的地帶。

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葷粥民族的地盤逐漸擴大,勢力非同小可。

由於長期在大漠、荒野中盤旋生存,葷粥與中原逐漸疏離,對中原的變化了解不多。

此時的中原,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商湯滅夏以後,商朝統治了中原達500多年,最後葬送在一個比夏桀還殘暴的君王商紂手中。

商朝滅亡後,周武王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伐紂時期,受到連年戰亂的惡劣影響,中原農業遭到極大的破壞。周武王當政後,力求百廢俱興,大力發展農業。

說起周朝的農業,必須得感謝一個人——周武王的先祖後稷。

早在堯帝時代,根本就沒有莊稼地,人們都以畜牧和狩獵為生。

那時候的畜牧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人們飼養的牲畜數量有限,無法正常填飽肚子。狩獵更別提了,多數情況下,人們不但逮不到獵物,而且經常成為獵物的口中餐。

食物問題解決不了,還提什麼發展呢,人們的日子過得很貧寒。

有個叫後稷的青年,平時跟著大家一起狩獵,打不到獵物的時候,喜歡做種植穀物的遊戲。

後稷沒想到,他種植的穀物長勢很好,收成也不錯。重要的是,這些穀物的種子經過加工後可以填飽肚子。

後稷便迷戀上了種穀物,還能因地製宜把不同的穀物種到適宜的地裏。

這樣一來,穀物有了收成,就可以當糧食吃,減少了狩獵的麻煩。

不用狩獵也可以填飽肚子,這真是件美妙的事情。周圍的人看到後稷的做法,紛紛進行效仿。

這件事傳到了堯帝那裏,堯帝十分震驚,這是個劃時代的發明啊。堯帝馬上提拔後稷做了農師,教人們種穀物。

後稷不負眾望,發掘出多種可種植的糧食。他帶領大家大麵積開荒種地,衍生出最初的農業。

後稷之後,他的孫子公劉積極發展農業,深得人們的愛戴。

到了公劉的後人古公宜父繼位時,古公亶父更是把農業推向了新高,人們不需再打獵,完全可以靠種莊稼為生。

原本,古公直父統治下的人民積極發展農業,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可是,一件很惡劣的事情打破了他們的生活。

當時的中國,中原地帶多為炎黃子孫,而西北和東北地帶則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這些少數民族部落,依舊以畜牧和狩獵為生。當他們填不飽肚子時,就攻擊中原人民,搶掠生活必需品。

可是,還沒等少數民族和中原人民交戰,古公亶父就主動分給了少數民族一些財物。

誰知道,這些少數民族部落貪得無厭,沒過一陣又來進行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