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匈奴先民的崛起(1)(3 / 3)

中原人民非常憤怒,紛紛向古公亶父請戰。

古公亶父很不負責任地說:“人民讓我當君王,是因為我對人民很好。

那些少數民族之所以來攻打,是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我治理人民,與少數民族治理人民又有什麼區別呢?由於人民擁護我,所以才來請戰。可是,打仗就會有所犧牲,靠犧牲人民的性命來維護我的統治,我不忍心這樣做啊。”

古公亶父說了這番話,就拋棄了中原人民,帶著自己的親信跑到了豳地(今陝西尋邑縣西南)去居住。

中原人民對古公亶父很失望,隻能無奈地忍受少數民族的欺壓。

到了古公室父的孫子西伯昌繼位,人們的生活才開始好轉。

西伯昌很有手腕,他一上台就派兵將征伐畎夷部落。

畎夷也稱畎戎,又名昆夷,通稱犬戎,是中原人對少數民族的蔑稱。

犬戎受到中原人民的打壓,總算消停了,不敢再來中原搶掠。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當初的犬戎部落已經被夏桀的後裔收並,名為獫狁。這個部落的人民個個矯健善戰,已經形成一股不可小窺的勢力。

周武王原本要努力發展農業,沒想到人民千辛萬苦開墾的農田經常被獫狁部落糟踐,收獲的糧食也經常被獫狁部落搶走。

周武王是個什麼主兒,那是消滅了商紂王的一代天子。他能容得下區區獫狁在他眼皮底下打家劫舍嗎?絕對不能。

周武王一聲令下,給我把獫狁蠻族殺回去。周武王手腕夠硬,一下令就是殺,連打字都不提。

一場大仗即將上演了。可是,周朝剛剛建立,正處於休養生息之際,周武王能否擊退獫狁,還隻是個問號。

草原霸主

周朝初期的獫狁,是由多個少數民族合而為一的新興民族,後世稱之為匈奴。

獫狁民族原本生活在陰山和河套一帶,後來受地理限製以及自然災害的衝擊,迫於生存而不斷向北遷徙到蒙古高原一帶。

蒙古高原上是一望無垠的大草原,獫狁民族在這裏以畜牧為生,可謂草原的第一代霸主。

然而,單純的畜牧並不能滿足獫狁民族的生存需求。由於蒙古高原上氣候異常多變,經常出現旱災和雪災,造成牧草減產、牲畜死亡,因此獫狁民族的生存狀況時常受到威脅。

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獫狁民族隻好南下中原,到那裏去搶掠生存必需品。

自從被周人祖輩西伯昌驅逐後,獫狁領略到了中原人民的厲害,安分了多年,不敢侵擾中原。

周武王當政時期,北方的獫狁民族又一次受到天災的威脅。這時的獫狁民族,兵強馬壯、能征善戰,已經不再畏懼強大的周朝。於是,獫狁民族踏上了南下中原的侵略之路。

然而,獫狁民族低估了周武王的實力。周武王的軍隊經曆了征伐商紂王的洗禮,作戰能力強悍無比。雙方一經開戰,獫狁就被周朝打得落花流水。

這次大戰,周朝俘獲獫狁一萬三千多人,把獫狁的殘餘勢力直接趕回了蒙古高原。

落敗的獫狁民族受到了懲罰,周朝規定獫狁民族必須按時入貢,否則斬盡殺絕。

可憐的獫狁民族,不但要默默接受天災的威脅,而且要節衣縮食給周朝納貢。這次入侵中原,獫狁真是得不償失。

然而,失敗後的獫狁民族並未被困境壓倒。他們汲取作戰經驗,加強訓練自己的兵將,以求來日報仇雪恥。

獫狁民族就是這種個性,原本是他們先發動的侵略,落敗後竟然自認為受到了侮辱。不過,他們這種個性,與先天的地域影響是分不開的。

獫狁民族生活在草原上,有時也會遊牧於大漠中。草原和大漠環境,造就了獫狁民族粗獷的性格。他們率真、狂野、說一不二、不肯服輸,他們可以失敗,但絕對會尋機報複。

獫狁民族一麵承受著周朝的納貢處罰,一麵厲兵秣馬,等待著向周朝報複的時機。

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獫狁民族恢複了元氣,開始準備向周朝展開報複。

這個時期,由周穆王主持周朝大局。周穆王是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帝王,傳說他曾遇到西王母,受到了神仙的眷顧。

然而,有如神助的周穆王馬上就要麵臨一場兵戈之戰。

彪悍野蠻的獫狁民族正在準備向周朝發起進攻。他們首先豎起了挑釁的大旗——拒絕向周朝納貢。接下來他們要做什麼,似乎就不言而喻了。

獫狁民族與周朝之間會發生怎樣的較量呢?周穆王能否壓製住氣焰囂張的獫狁?獫狁這個草原霸主能否挽回曾經的恥辱?即將暴發的周朝和草原霸主之戰馬上會揭曉答案。

第二節周穆王埋下的禍根

壇山之戰

每逢中原政權強盛,獫狁隻能臣服;一旦中原政權衰敗,獫狁立即揭竿而起。這種現象,在周朝至漢朝近千餘年曆史中經常出現。

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88年),周朝國力已經出現衰弱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