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匈奴帝國的榮耀與覆滅(7)(3 / 3)

曆史是無情的,匈奴民族中大多數後裔已經消失在滾滾紅塵中,隻有為數不多的匈奴後裔,最後融入了其他民族,再也難尋蹤跡。

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劃分為五個部落,匈奴民族開始出現支離破碎的局麵。

西晉時期,以劉淵為首的一支匈奴人建立了漢趙王朝,後被以石勒為首的另一支匈奴人篡漢。石勒建立了趙國,史稱石趙或後趙,後來被氐人苻氏前秦所滅。

還有一支匈奴人融入了月氏人種族中,建立了北梁王朝,後來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投奔了羌人建立的後秦王朝,後來改姓赫連,自稱為末代匈奴王,建立了胡夏帝國,後來被北魏所滅。

也有一支匈奴人融入了鮮卑人中的宇文氏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建立了北周王朝,後被漢族外戚楊堅所滅。楊堅經過南征北戰,創立隋朝,再次統一中原地區。

自此,匈奴民族從中國曆史上消失了。一些匈奴後裔融人了漢族,所改漢姓有劉、賀、叢、呼延、萬俟等,大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一帶。

來時轟轟烈烈,去時淒淒慘慘,匈奴民族以悲劇收場。迄今為止,世間已經沒有純正的匈奴人,多為與其他民族的混血後裔。也許,你的先民就是曾經縱馬馳騁、不可一視的匈奴人……

公元290年前後,匈奴人的身影開始出現在中亞地區。隨後不斷遷移,開始進駐歐洲。

公元374年,巴蘭姆巴爾單於率領第一支匈奴騎兵出現在阿蘭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亡了阿蘭國。

公元453年,匈奴在阿提拉單於的領導下,進入最輝煌的時代。但是就在這一年,阿提拉突然死在新婚的洞房中,匈奴帝國隨之發生內訌,後被東哥特人趁火打劫,最終毀於一旦。

如果把巴蘭姆巴爾率領匈奴人進入歐洲當做起點,那麼到阿提拉離世的那一年,匈奴帝國在歐洲不過存在了短短的80年。

80年對一個人來說,無疑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但對一個國家而言,卻是極其短暫的。

然而,就是在這短短的80年中,匈奴帝國否極泰來,幾乎將所有歐洲的蠻族——阿蘭人、日耳曼人、哥特人等都征服了。最後,盛極則衰,匈奴帝國一夜間崩潰。

遺憾的是,匈奴帝國雖然輝煌一時,卻沒有留下什麼讓後人追求的遺物。匈奴帝國曾在匈牙利平原上建都,或許是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宮殿都是用木頭做成的,後來曆經歲月的腐蝕,最終化為烏有。匈奴阿提拉單於曾占據過君士坦丁堡和羅馬,但他們隻是在那裏劫掠了大批的財物,從未為自己的豐功偉績樹立豐碑,加之匈奴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以至於關於他們的種種曆史事跡都保留甚少,其中有些甚至有道聽途說的嫌疑。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匈奴帝國確實對歐洲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創傷,當時的很多曆史學家、劇作家等都銘記了這個國家犯下的罪孽。

凡是阿提拉的馬蹄踏過的地方,連草都不長。這是歐洲人對匈奴人的評價。匈奴人接二連三地驅逐已經安居的阿蘭人、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等蠻族,迫使他們背井離鄉,在歐洲大路上四處流竄。而多瑙河、萊茵河、匈牙利平原、阿爾卑斯山、巴爾幹半島等歐洲土地上,也因匈奴人的到來燃起了熊熊戰火。自從希臘時代以來,歐洲似乎從未遭受過如此巨大的挫折——羅馬聖城陷落了,阿奎利亞毀滅了,君士坦丁堡也陷入危機。所有的歐洲人都陷入對匈奴深深的恐懼中,不能再享受羅馬統治下的和平。

歐洲的曆史,因匈奴人的貿然闖進而徹底改變了。當匈奴人逐漸從歐洲消失後,人們才驚奇地發現,歐洲很多地區都被匈奴人驅趕出來的日耳曼人占據了,許多地區的原著居民竟然不再使用母語——拉丁語,取而代之的是日耳曼語和諾曼語。更讓人驚奇的是,流傳已久的古羅馬神話居然被基督教的上帝聖經取代,而羅馬帝國也被形s形色色的新型國家占據。

曆史是不好評說的,無論是亞洲,還是歐洲,都遭受過匈奴的入侵。

在中國,叫做“五胡亂中華”;在羅馬,則稱之為“蠻族入侵”。結果,匈奴人將歐洲的羅馬文明徹底毀滅後,一種更加先進的新文明又誕生了。此後,歐洲經過漫長的發展,最終領先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