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按兵不動,自己圍城打援的構想也就無法實現,怎麼辦?
如果不攻下玉壁而是繞過去西渡黃河直撲關中,玉壁守軍便可以在後方切斷自己的糧草補給。
這是高歡所萬萬不能接受的。
因此高歡決定先拔除玉壁這個眼中釘。
雖然上次在玉壁城下吃了一次虧,但他相信這一次,曆史決不可能重演。
因為他是有備而來的,他認為自己找到了玉壁城的命門。
玉壁城的特點是地勢高峻,攻方隻能仰攻,對預防勁椎病十分有利,對攻城卻十分不利,因此稱得上是易守難攻。
但對於守方來說,這樣的地勢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城中難以蓄水,水往低處流嘛。故而西魏守軍的生活用水全都取自城北的汾河。
高歡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他決定把汾河改道,讓城中無水可用,隻能投降。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就是高歡的風格,他做事向來愛用巧勁,從不喜歡蠻幹,即使是現在這種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
謀定而動,高歡立即組織東魏軍大搞水利建設。
人多力量大,僅僅一夜之間,他們就在玉壁城的上遊築壩,堵塞了汾河故道,同時另開了一條引水幹渠,硬生生地改變了汾河的流向。
汾河斷流了,玉壁城也該斷水了吧。
然而這次高歡失算了,玉壁城內根本就沒有缺水。
因為韋孝寬對此早有應對之策。
玉壁城靠近原先的河道,地下水源十分豐富,他在城裏挖井,輕鬆地解決了水源的問題。
花了這麼多的人力,搞了這麼大的工程,結果全做了無用功,高歡很失望,就和現在包工頭造了一幢大樓卻拿不到一分錢工程款一樣的失望。
但高歡並不著急,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還有別的辦法。
既然移河沒用,那就造山。
他命令兵士們在玉壁城的南麵緊靠城牆的地方,堆起土山,以便從高處攻擊城內,甚至還可以憑借土山直接衝進城。
你玉壁城的優勢不就是地勢高嘛,我偏要比你更高。
一邊幹活,一邊還要防止西魏軍的攻擊,東魏的士兵們幹得很辛苦。
為了鼓舞士氣,高歡讓他們邊幹邊唱:我要堆得更高,堆得更高,鐵鍬卷起風暴,心生呼嘯……土山堆起來了,天天向上,越來越高。
韋孝寬一眼就看出了高歡的用意。
你堆土山我就蓋樓,反正我要高你一頭。
城中與土山相鄰的地方原本就有兩座塔樓,他命令士兵們用木頭把它們連接起來,並且用木板繼續加高。
由於塔樓本身的基礎就比較高,可謂是贏在了起跑線上,故而它始終保持著相對於城外土山的高度優勢。
同時韋孝寬讓西魏軍在上麵用弓箭、石塊等各種方式攻擊在城外堆土山的東魏士兵。
按照生活常識,站得更高,尿得更遠,射箭更遠,扔石頭也更遠。
按照物理學常識,位置越高,重力勢能越大,轉化為的動能也越大,殺傷力也越大。
在西魏軍居高臨下的打擊下,東魏軍傷亡慘重,土山最後不得不徹底停工。
盡管攻勢再次受挫,高歡卻依然毫不灰心,他心機巧妙,又有了新的辦法:就算你韋孝寬把樓建得像天一樣高也沒用,我還可以用地道來進城。嘿嘿。
隨後,高歡分出一部分部隊在城北佯攻,晝夜不息,以吸引西魏軍的注意力。
而在城南,大批的東魏士兵則變成了地下工作者,十條地道同時開工,齊頭並進,一步步地向玉壁城內推進。
要挖地道,總共分幾步,1、勘探地形,2、挖掘豎井,3、水平掘進,4……有人說了,這不是廢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