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東突厥頡利敕稽胡,少林寺棍僧救唐王 (2)(2 / 3)

李世績被竇建德要挾的時候,曾經奉命去跟王君廓作戰。李世績凶猛無敵,王君廓卻也不好惹。王君廓軍隊被李世績遏製住不得前進的時候,王君廓大怒,暴跳如雷,雙目、耳鼻暴出鮮血,他麵如野獸,咆哮如雷,軍人因而大奮,打了個痛快。李淵同誌知道此事後,曾經不停地感歎說:“王君廓不能隻享受一般軍功的封賞!”於是,破格給了他一個特級重賞,還將自己的坐騎送給了他。

由此可見,王仁則也不是好惹的;也由此可見,和尚們的功勞是很大的。

李世民不停給竇建德施壓,但竇建德好像就是不吃李世民那一套。他已經準備跟李世民玩到底了,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他在屯兵之處修建了宮殿。隻有一住幾年才有修造宮殿的需要,看起來,竇建德的確是玩真的了。不過,在一些很重要的問題上,竇建德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首先,他以為李世民至少帶領了十萬人馬與自己對峙,而且他觀察了很長時間,愣是找不到李世民的主力在哪裏。其實想想這事兒也的確夠氣人的,李世民就帶了三千五百人,你上哪兒去找主力去?

其次,竇建德的情報網不發達。

最後,竇建德不如李世民狠。之前剛吃了一次虧的竇建德不肯輕易出戰,為了讓他出頭,李世民設計了一套特別奸詐的方案。他讓人坐著大船,帶著千餘匹馬跑到黃河北岸啃草,故意拉長牧馬的長度。武牢地勢險要,不能存草,而黃河北岸上芳草鮮美,因此,你能想到什麼?

答:我覺得李世民的馬很幸福。

評:熊臉又欠扇了。

可以這樣想一下,如果你是竇建德,吃了大虧,肯定不會輕易出戰,是一定要等李世民露出馬腳再打的。李世民會在什麼樣的時候露出馬腳呢?士兵想家的時候,軍內嘩變的時候,糧草不足的時候,長安大亂的時候?其他幾樣都不大可能,如此,就隻能等李世民糧草斷絕了。李世民跑到黃河北岸牧馬,說明了什麼?竇建德微微一笑,他知道了,李世民已經斷糧了。

觀望中的竇建德確信,他已經等到了決戰的時機。第二天一大早,一直等待竇建德傾巢而出的李世民看見了竇建德傾巢而出的場景。十五萬兵馬泱泱而動,十分壯觀,他們“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亙二十裏,鼓行而進”。這就是說,竇建德大軍光隊形就排了二十裏地,還敲著大鼓,高唱軍歌,聲勢十分浩大。常勝將軍竇建德率領十五萬大軍來跟李世民決鬥了。李世民手頭上隻有三千五百人,但他很鎮定。

如果我遭遇到此類情況,估計會激動得拉稀不止,唐軍中的大將也沒有例外地出現了緊張的情況。學過小學算術的人都知道,平均下來,竇建德用四十三個人踹唐軍一個人,就算是群毆,估計有人連腳都插不上。可是,戰爭不是群毆。李世民看了看緊張兮兮的將領們,說:“走,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李世民帶著大將,騎馬登上了汜水旁的高地,他們一起望向了竇建德大軍。武牢果然險要,登高望遠,一覽無餘。怪不得兵家列武牢關為八鎮之首要軍事重地,如扼守喉嚨,疾走衝鋒,勢不可擋!

竇建德也覺察出來了。

李世民兵馬缺糧,能撐到現在,估計坐騎都該煮湯喝了。竇建德把大軍行至汜水淺水灘就停了下來,對麵就是李世民的部隊。李世民究竟有多少人,誰也沒辦法弄清。為了探探李世民的虛實,竇建德派三百騎兵涉水過河,在距離唐軍五百多米的地方停下了。竇建德是個很理想主義的人,他這個舉動,其實是想要和李世民單挑。

看官可能有所不知,中國古代戰爭經常出現一位大將帶著少量人馬單挑的情況。這是一種很仗義的作戰方法,正所謂:你拍一,我拍一,咱們一起做遊戲,我們都是好兄弟,誰都不能耍賴皮。竇建德派遣的這三百騎兵跑到李世民營前單挑,一名通信員騎兵縱馬向前用喊話的通信方式對李世民軍說出了竇建德的想法:請選精銳數百跟我們打!

這是一則簡潔犀利的短訊,通信員說完,一溜煙兒跑回了騎兵連,歸隊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李世民看了一眼對方,突然感到竇建德的做法讓他渾身上下腦袋生疼。也罷,爺們兒來挑戰,咱不能不爺們兒!於是,李世民望了望諸將問道:“誰願意去?”卻見一員虎將,姓王名君廓的自告奮勇說:“末將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