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李世民殺兄玄武門,薛萬徹大鬧秦王府 (3)(1 / 3)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公元626年9月4日),甲子日,李世民即位於東宮顯德殿,大赦天下,是為唐太宗(廟號)。唐高祖李淵退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百官慶賀,熱鬧非凡。所有的不愉快都已成為曆史,迎接他的,是一個嶄新的唐朝!李世民是一名極具企圖心的政治家,正是因為這種企圖心,才使得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忍受不肖者的譏諷,正直者的憤怒;也可以超鴻蒙,混希夷,接受所有外來文化,容納所有不同見解;他勤政愛民,行事果斷,喜歡正直,性格善良。他的冷酷無情,抄人滿門,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歸根結底還隻是在玄武門事變上。有人恨嶽飛愚忠,也有人恨諸葛亮不能取而代阿鬥,現在,李世民取代了李建成,又有人恨了。

恨來恨去,屁用沒有。

李世民沒什麼遺憾了。

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因為李世民替代的不是楊廣一樣的暴君,而是李淵那樣的明君。有時候,我真為李淵感到局促和不安,他該是多麼落寞和孤單?李淵作為一個時代的帝王已經結束了,執政九年來,有得有失,然而更多的是得,他也是如此地禮賢下士。李淵生於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卒於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活了七十歲。

現在的李淵剛剛才六十歲,這十年,李淵是怎麼過的?

【58同城】

李世民:做夢吃餅幹,早上發現手機沒了。李世民登基,成了皇帝,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

李淵退位之後,遷居到了弘義宮。隨後,弘義宮改名為太安宮。從武德九年九月開始,直到十年後死亡,李淵都在此地孤獨度過,這種孤獨不是指無人陪伴,而是指莫大的失落感和淒涼,父子之間的裂痕永遠沒有辦法彌補了。李世民不敢麵對自己的父親,李淵也不願意跟李世民見麵。就這麼著吧,都懂。

被篡權的李淵很不幸,但同時也是幸運的。唐初是一個有話敢說的時代,在最高執政者的執政過程中,總會站出幾個鬥士一樣的人物指責他們的過失。貞觀六年,一直不想再提老爸那茬事的李世民收到了一封言辭犀利的上疏(不喜古文者可跳過):

東宮在宮城之中,而大安宮乃在宮城之西,製度比於宸居,尚為卑小,於四方觀聽,有所不足。宜增修高大,以稱中外之望。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今九成宮去京師三百餘裏,太上皇或時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車駕此行,欲以避暑;太上皇尚留暑中,而陛下獨居京處,溫清之禮,竊所未安。今行計已成,不可複止,願速示返期,以解眾惑。又,王長通、白明達皆樂工,韋槃提、斛斯正止能調馬,縱使技能出眾,正可賚之金帛,豈得超授官爵,鳴玉曳履,與士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竊恥之。

署名:監察禦史馬周。馬周主要的意思就是問李世民:你爸老了,你怎麼也不陪你爸吃飯啊?

看罷上疏,身處九成宮的李世民感慨萬千。等到夏天來臨的時候,世民就去請李淵。決心已下,付諸行動,可是李淵卻拒絕了李世民的邀請。李淵拒絕李世民邀請的理由估計是說自己年紀大了,嫌遠,不能動彈之類的。李世民聽老爸這麼說,就破天荒地下令在長安打造一座大明宮,專為老爸避暑用。

貞觀八年春,李淵壽辰,西突厥等屬國領導人同時在場。為此,唐廷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宴請會。主持宴請的人當然是李淵,大家精神都很亢奮。酒宴中,李淵對長孫無忌說:“現在蠻夷率服,天下來賀,自古未有!”長孫無忌聽罷,起身奏拜,口稱千萬歲。千萬歲,雖然比萬萬歲差一個等級,但在封建曆史上還算是頭一遭。要知道,就算李世民也隻被人喊作萬歲。而李淵,卻被人稱作千萬歲,比萬歲爺名頭更重。

堂堂中華,四方來賀,讓人如何不心潮澎湃!

李淵大悅,賜李世民酒。

李世民飲完,又奉酒觴為李淵上壽。李世民流著淚說:“百姓獲安,四夷鹹附,皆奉遵聖旨,豈臣之力!”意思就是說,現在百姓安居樂業,四夷臣服,全都是您老人家指揮得當,哪裏是兒臣的功勞啊!李世民說這話完全是謙虛,因為李淵自從身居太安宮之後就沒參與過政治。雖然說大唐是李淵開創的,但貞觀之治卻必定是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形成的。李世民將所有的功勞推給老爸,是為了彌補那份遺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