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上,李世民跟長孫皇後一起伺候李淵,跟普通人家生活一樣。在未央宮慶功的時候,李淵主持勝利會議,三品以上官員全部到場。酒席間,李淵命頡利同誌為自己跳舞(這個,哈哈哈),又讓南越酋長給自己吟詩,看著,聽著,他突然笑了,對周圍人說:“北胡、南越能成為一家人,還真是自古未有啊!”李淵說這話的時候,不知帶有多少感慨。不過,我相信,他會覺得如果讓自己當皇帝,雖然說可以達到朝政清明的效果,但此種效果肯定是達不到的。
聽完這話,李世民又拜,奉觴上壽,說:“兒臣早年聽從父親大人教誨,認真學習。跟隨您一起舉起義旗,平定天下。打敗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這些都是陛下的決策。陛下九年,天下一統,四方太平。後來陛下寵愛兒臣,將重任交付,兒臣受寵若驚!現在上天保佑,物阜民豐,披發左衽(少數民族),並為大唐兒女。這不是兒臣智力所能達到的,全是陛下的功勞!”
說完這話,李世民再拜李淵,群臣山呼萬歲,盡情歌舞,一夜方休。
是年,李淵七十歲。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五月初六,李淵下詔:
“我出殯以後,皇帝守孝,應該對軍國大事多加關心,不能廢弛。服飾典禮,都從漢製(李淵有鮮卑血統)。皇帝不要守三年孝,一天就算一月,二十七天就足夠了(以日為月)。另外,園陵製度,務必從簡,不得鋪張。”
李淵最後的一道詔書,依然那麼寬仁簡約,讓人不無感慨。當日,李淵駕崩於太安宮拱前殿,群臣上諡,稱為大武皇帝,廟號高祖。
十月二十七日,李淵葬於獻陵。
上元元年,改諡神堯皇帝。
天寶八載,諡神堯大聖皇帝;十三載,增諡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望陵毀觀】
李世民為爸爸建造大明宮,造了很長時間,直到李淵去世還沒造完。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李世民用心良苦。雖然大明宮沒能讓李淵享受到,但卻和太極宮等宮殿並列成為皇宮大殿之一。李淵沒能享受到大明宮的陰涼,在他死後,許多人都痛哭流涕,許多跟李淵關係好的大臣都大病一場,甚至哭死。李淵的確是個不錯的人,從他去世那天開始,唐朝的曆史注定會被一個毫不相幹的人改變。這段故事,我們要留到以後講。可令人遺憾的是,一直不敢麵對李淵的李世民似乎忘記了這位親生父親。或者說,李世民隻是在像履行義務似的對待自己的老爸,等老爸去世後,就再也沒想過他。
李淵死後一年,長孫皇後崩。李世民傷心不已,特地造了一座極高的觀望台。每當李世民想念觀音婢的時候,他就帶著親近大臣一同眺望昭陵,聊以抒發自己的思念之情。一天,忙完政務的李世民又想起了去世的老婆,很是難受,就帶著魏征一起去眺望。
李世民對著昭陵的方向說:“你看,婢兒就在那兒看著我們呢……”如此深情厚意,真該把我們感動得一塌糊塗。可是魏征卻眯著眼,看了一會兒遠處的林子,這才慢慢說:“臣老眼昏花,看不見。”李世民用手指著那片陵寢,說:“哎呀,就在那兒,那兒!”李世民指著那片蒼茫翠色,對老不開竅的魏征說。不料,魏征卻被李世民的行為惹毛了。
他問李世民說:“那是昭陵?”李世民說“對!”魏征說:“唔,我還以為陛下是在看獻陵呢,原來是在看昭陵。要是看昭陵,臣當然能看見了。”好家夥,竟然敢這樣跟皇上說話,魏征又(注意這個字)不想活了。
魏征這話什麼意思?意思是說,您情深意厚,我怎麼從來沒看見您想念父親,卻整天對著埋老婆的地方發呆!這就好比有人突然問你:“你他媽天天給你女朋友買四百塊錢一件的禮物,你給你娘買過一件毛衣沒?”李世民被魏征問愣了,昭陵精裝修,李世民還為了看昭陵造了個大看台,獻陵呢?獻陵簡陋之極,李世民幾乎就沒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