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省級愛囯主義教育基地(5)(1 / 3)

1998年以來,先後接待前來瞻仰憑吊的中央、省、市和全國各地黨政軍領導、各界人士達10餘萬人(次),有效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先後被共青團省委、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少工委命名為紅領巾實踐教育基地,被空軍工程大學、西安陸軍學院、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確定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2000年,被命名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為人民服務——張思德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張思德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於安塞縣城南70公裏樓坪鄉石峽峪,占地約5畝,四周森林環抱,群峰聳立,草木繁茂,綠意盎然。

張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六合鄉韓家灣村,1933年參加紅軍,同年加人共產主義青年團,經過長征,多次負傷,屢立戰功。1937年10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40年任中央軍委警衛營通信班班長,1942年調入中央警衛團,1943年調到棗園,給毛主席、黨中央首長當警衛戰士。1944年春,響應黨中央大生產的號召,他主動報名參加了由中央機關組成的生產小分隊,來到安塞墾荒種地,並擔任副隊長,農閑時,小分隊決定上山燒木炭,他主動率領一班人到安塞縣石峽峪,投入了燒木炭的戰鬥。9月5日,張思德因炭窯坊塌不幸犧牲,年僅29歲。9月8日,毛澤東提議並親自參加了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警衛團為張思德同誌舉行的追悼會,在會上作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講話,並親筆題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誌致敬”的挽詞,號召全黨和全國軍民學習張思德同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從此,張思德的名字同黨的宗旨、革命精神、民族信仰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成為震撼人們心靈、召喚人民前進、推動時代發展的偉大力量。

2003年,張思德革命教育基地投資100萬元,重新修建了張思德燒木炭的炭窯,並對其犧牲地進行了維護,修建了約500平方米的展覽室和接待室。目前,共接待遊客約3萬人次。

解放戰爭的序幕在這裏拉開——小河革命舊址

小河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靖邊縣城南48公裏的小河村。毛澤東率中央機關轉戰陝北期間,曾兩次居住在這裏,並召開了中共中央前委擴大會議,史稱“小河會議”。

1947年春,胡宗南部進犯延安,3月18日毛澤東等離開延安,開始轉戰陝北。6月8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由安塞縣王家灣到達小河。6月9日由小河轉到天賜灣村。6月16日夜,毛澤東離開天賜灣再次回到小河。7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在旮旯溝召開了紀念中國共產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7黨誕生二十六周年的紀念大會。7月21日至23日毛主席在小河主持召開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也叫小河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楊尚昆,還有從前方趕來的賀龍、習仲勳、林伯渠、彭德懷、張宗遜、張經武、馬明芳、賈拓夫、了大反攻問題,吹響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人戰略進攻的號角,揭開了解放戰爭反攻的序幕,它對研究中國革命史特別是解放戰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947年8月1日中央機關向青陽岔轉移。毛澤東在小河村先後居住了47天。

小河會議舊址分為:毛澤東同誌舊居、司令部舊址(小河會議舊址)、“七一”紀念大會舊址等幾部分。毛澤東同誌舊居為當地群眾賈樹堂家窯洞,坐落在小河村高梁峁南坡下,總占地麵積230平方米。毛澤東同誌當年住在東邊第一孔窯內,窯內現陳設木桌一張、椅子一把、帆布躺椅一把、油燈一蓋等毛澤東同誌當年辦公用品。窯洞前左側有一棵杏樹,為當年毛澤東親手栽種。

解放以後,小河會議舊址一直受到當地政府人民群眾的管理和保護。1969年進行了維修和布置,1977年小河會議舊址修複開放。1984年靖邊縣政府成立了靖邊縣革命舊址文管所。2007年3月,榆林市做出小河會議舊址維修方案,同年,靖邊縣革命舊址文管所建立了小河會議舊址“四有”記錄檔案。

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斌丞圖書館

斌承圖書館是為了紀念民盟革命先烈、前民盟中央常務委員、民盟西北支部主任委員杜斌丞先生,於1948年經陝甘寧邊區政府批準建立,時任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同誌題寫了匾額。1984年,斌丞圖書館新館得以重建,位於陝西省米脂縣南關街。

杜斌丞生於1888年5月,少年時期就讀於綏德中學堂和北京師範學校,學成後從事教育工作。1930年楊虎城將軍率部人關主陝,斌丞應約參議陝政。“九一八”事變後,斌丞以愛國主義的目光和胸懷,縱覽全局、權衡得失,毅然向楊虎城將軍提出“回漢一家、陝甘一體”,“南北團結、反蔣救國”的主張。1933年蔣介石下令楊虎城將軍駐甘部隊全部調去“剿共”,斌丞遂向楊將軍提出“聯共、反蔣、抗日”主張,並和紅四方麵軍聯係,達成互不侵犯協議。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黨中央號召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救亡,斌丞同誌熱情響應,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的稱讚。1936年西安事變後,斌丞先生出任陝西省政府秘書長,期間營救掩護了不少革命同誌。1946年2月8日,他以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的名義向報界發表談話,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結束專政的陰謀,社會反映強烈,蔣介石對之嫉恨更深。1947年3月胡宗南部隊侵人延安,逮捕了斌丞先生,10月7日斌丞被害。1948年10月7日,陝甘寧邊區各界人士在延安隆重紀念杜斌丞同誌殉難一周年,毛澤東親筆為杜斌丞烈士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周恩來讚為“魯迅式的共產黨人”,黨中央許多領導人和各界人士送了挽詞挽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