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荔枝含糖量高,攝入量過多,它不會轉化為貯存能量,反而會使人食欲大減,甚至完全不想進食。
此外,荔枝肉性溫,吃得太多會引起牙齦紅腫、出血現象;有時會出現惡心、四肢無力、眩暈等病症。
12.食棗的禁忌
1.食棗時忌過量食用。
棗的表皮粗硬,其構成成分是一種多糖類化合物——纖維素,它不溶於水,人體的消化道中沒有對纖維素起消化作用的酶,不能將纖維素消化吸收。所以人若食棗過量會造成積食,引起消化不良。
2.齲齒和大便秘結者忌食紅棗。
大棗中富含糖類,糖對牙齒不利,本來患有齲齒,再食用棗,會使齲齒加重。另外,纖維素本可幫助促進胃腸蠕動,而棗中含纖維素過多,大便秘結者,胃腸蠕動減緩,再加上攝入的棗中含有不能對它進行消化的多量纖維素,使得胃腸非但不會加速蠕動,反而造成難消化,使病症加重。
3.食積和哮喘患者忌多吃紅棗。
因紅棗甘溫,適量攝入可補脾健胃,潤肺安神,但多食則生痰、助熱、難消化,尤其食積和哮喘患者不能多吃紅棗。
13.不宜常食脫水幹燥的蔬菜
脫水幹燥法是減少或去除蔬菜中的水分,使微生物生長繁殖和酶的活性受到抑製,從而達到有利於蔬菜保存的一種方法。脫水幹燥後的製品,有利於運輸與攜帶,但因水分大量脫去,會降低其原有的營養價值和失去固有風味,尤其蔬菜中某些種類的營養素在脫水過程中損失是非常嚴重的,所以不宜常食幹燥脫水蔬菜製品。
14.勿在水中長時間浸泡蔬菜
蔬菜中組織細胞所需的各種養分和代謝產物,隻有靠水為載體才能在組織中運轉。這樣在蔬菜細胞的內外均有大量的水,當蔬菜在水中長時間浸泡時,因蔬菜內水溶液中溶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鹽離子,根據滲透作用的原理,外界大量清水將滲入到蔬菜細胞內,來達到新溶液狀態下溶解度的平衡。
當細胞壁被滲進的大量水分脹破後,細胞質溶液將與外界的水分發生融合,那麼溶解在細胞質中的營養物質也將隨著如此的融合而溜出細胞外。
所以,無論加工與否的蔬菜,若在水中被長時間浸泡,表麵上看會使蔬菜吸收充足水分而脹大,實質上在烹調過程中隨加熱處理而被榨去部分水分,此過程中也使營養素損失很多。
15.熟蔬菜不能長時間放置
隨著烹調中的加熱與調味,蔬菜中必有水分及溶於水的營養物質析出。且放置時間愈長,則析出物質愈多,表現為菜肴失去了新鮮蔬菜的鮮美滋味和鮮嫩色澤,還失去了大量的營養素。
尤其因調味品的作用,再加上長時間放置已烹調的菜肴,將使菜中的水分及營養物質的析出速度更快,且析出量更大。
所以,對於烹調後的蔬菜最好立即食用,不要撂食,即蔬菜應現吃現烹。
16.蔬菜不宜反複加熱食用
新鮮蔬菜烹調後一餐吃完,不要反複加熱接著食用,這種食法是不科學的。
因為,蔬菜中除含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外,還有相當多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特別是韭菜、芹菜、蘿卜、萵苣等,這些蔬菜在新鮮時及剛炒熱時,硝酸鹽以本身形式存在。
但當蔬菜過夜或重新加熱時,硝酸鹽可以被細菌作用還原成亞硝酸鹽。當大量亞硝酸鹽攝入體內,進入血液中,可與血液中血紅蛋白形成高鐵血紅蛋白或亞硝基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功能,造成人體呈缺氧狀態。
其次,蔬菜經過反複加熱,維生素損失殆盡,失去蔬菜的營養價值。因此,蔬菜最好現炒現吃,不要吃隔夜的剩菜。
17.不宜過多去掉白菜外幫
白菜營養豐富、價廉物美。白菜外幫雖質粗、口感差,但白菜中含有的粗纖維大部分都集中於大白菜的外幫中。
人們如果僅僅為追求口感脆嫩而過多剝掉外幫,實質是將大白菜中含有的粗纖維和維生素C等有益成分給大打了折扣,所以不可過多棄掉白菜的外幫。
18.忌生吃生薑
作為蔬菜,生薑可用來調味,但不準用生薑絲、生薑末涼拌菜肴,更不提倡把生薑切成片、丁或絲製成醃菜,因為大量生吃生薑對人體是有毒的。
在食療上,生薑可以說是一味中藥,大量生吃它對人體是有毒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食薑久,集熱患目,珍屢試有準,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
19.春蒜不可醃製
醃蒜有鹹口和甜口之別,甜口又稱“糖醋蒜”,別具風味,常配製涮菜食用。那麼醃蒜對蒜的品種是否有選擇性呢?當然有,大蒜根據種植的季節不同,常見有春蒜和秋蒜兩種,醃蒜時必須選擇秋蒜來醃製,不可選用春蒜。
因為春蒜外皮呈紫色,又稱紫皮蒜,蒜瓣少而大,辣味濃,蒜薹肥大產量高,但耐寒性差,多在早春栽培,所以稱其為春蒜,最適於生食或作調味用。若選用春蒜醃製,那麼醃製出的蒜則會是另外一番滋味,降低了使用價值。所以春蒜一般不用於醃製。
20.發芽的馬鈴薯不宜吃
發芽的馬鈴薯含大量龍葵素,龍葵素為有毒物質,中毒症狀為舌麻咽癢,胃部不適,瞳孔散大,耳鳴,重者興奮,抽搐,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剛剛發芽的馬鈴薯,挖掉芽眼周圍,削皮加工置水中浸泡後,煮熟煮透仍可食。發芽較久,芽長芽多,薯體萎縮者棄之勿食。
21.重症病人不宜吃大蒜
食用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有利於健康人保持長久的健康,而對得重病、正在服藥的病人,則有明顯的副作用,不但會使藥失效,還有可能與藥物產生連鎖反應,使病人遭到危險。
艾滋病、心髒病及癌症病人不宜在服藥後再吃大蒜,大蒜對藥物的連鎖反應以這類病人的危險性最高。
22.消化道潰瘍者不宜多吃大蒜
大蒜,可生吃,也可作調料。它的功效頗不一般,有去腥、解膩、增色、提鮮等作用。
近代還發現大蒜含有的大蒜素殺菌力極強,對多種病菌、病毒有抑製和殺死的作用。大蒜還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增強人的體力。國外還有人認為多吃大蒜能提高人的智力。但消化道潰瘍者,在大蒜素的刺激作用下,會產生燒心等不適。其實質是大蒜素的刺激使消化道潰瘍麵受到刺激,因此患潰瘍的人要忌吃。
若吃時,可先將大蒜素破壞掉,如高溫加熱可使大蒜素受破壞,失去它對消化道的破壞和殺傷力,同時也不會損失其他大量的營養成分,隻是削弱了它的抗菌能力。如此加工後的大蒜有消化道潰瘍病的人也可以吃了。
23.忌吃生甘薯
甘薯,又稱甜薯、番薯、白薯、山芋、紅薯、紅芋等,名稱繁多,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九種氨基酸,尤其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較高。甘薯也富含澱粉,但生吃時澱粉外圍的細胞膜未經高溫破壞,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食後使人產生腹脹感而感到不適,所以忌吃生甘薯。隻有經過加熱處理後,才有利於蛋白質、澱粉的消化吸收,尤其是烤紅薯,人體對它的消化吸收率最高,是較科學的食用方法。
24.黑斑紅薯不能食用
如果紅薯貯存時間太久,或貯存處過於潮濕,會使表皮呈褐色、黑色斑點或幹癟多凹,薯心變硬發苦,說明紅薯已受到黑斑病的侵襲。
吃了這種有毒物質將對機體的肝髒有毒害作用,即使是使用水煮、蒸或火烤,也不能破壞這種毒素。因而,如果生吃或熟吃有黑斑或黑斑病的紅薯,均會引起紅薯性食物中毒。
中毒症狀大多在吃紅薯後數小時至數日內發生,其主要症狀有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可發生高熱、頭痛、氣喘、嘔血、神誌不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25.鮮藕不宜生食
藕具有補心益胃、滋陰養血的作用,食藕還可涼血散瘀。但是,鮮藕不宜生食,因力生藕寄生著寄生蟲(如薑片蟲),很容易引起薑片蟲病,主要會造成腸損傷和潰瘍,使人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
因此,鮮藕還是熟食為宜,最起碼也要用開水焯熟晾涼後再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