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品調料
1.打鼾者應戒酒戒煙
吸煙或飲酒之後打鼾睡覺的人,是在冒著心腦損傷的危險。這一危險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含氧量太低,尤其是60歲以上又嗜煙酒的打鼾者,所冒風險最大。
這是因為睡眠後,煙卷所含尼古丁可使打鼾加劇,從而導致了呼吸阻塞造成缺氧,引起心髒和腦的損傷。
在打鼾很厲害的時候,人的喉嚨被舌和軟齶阻塞,呼吸被迫停止,直到自身的防禦反射係統喚醒它,才重新進行呼吸。
酒精就像麻醉劑一樣,能把防禦反射係統抑製達幾十秒鍾之久。不吸煙者在其呼吸係統中儲備著足夠的氧來克服呼吸間隔,但吸煙者則不具備這種儲備能力。
2.喝牛奶的時間禁忌
一般人總認為早晨喝牛奶最佳,其實恰恰相反,早晨空腹喝牛奶,營養效益最低。這是因為,空腹喝下去後,牛奶會很快經胃和小腸排進大腸,結果牛奶中的各種營養來不及消化吸收就進入大腸,造成浪費。
晚上喝牛奶效果最好。因人體在午夜後,血液中的鈣含量下降,叫做低血鈣狀態。為了滿足血液中的含鈣量的要求,機體內部要實行調整,骨骼組織中有一部分鈣進入血液。
天長日久,經常進行這種調整,骨質就會脫鈣,造成骨質疏鬆,老年人更有骨折的危險。睡前喝牛奶,就可以正好趕上午夜至清晨這段時間,牛奶中的鈣可改變低血鈣狀態,避免從骨組織中調用鈣。
即使有人想在早晨喝牛奶,最好在早飯後一小時再喝,同時吃些含澱粉的食物,或在奶中加糖。
3.喝茶不宜過濃
茶雖有爽神、解渴、消膩、利尿諸益,但從保健角度而言,一般以喝淡茶為妥。嗜濃茶不但易引起失眠,還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茶尤其是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在胃內與未被消化的食物蛋白質結合形成鞣酸鹽。食物進入小腸被消化後,鞣酸又被釋放出來,並與鐵結合成不易被吸收的鞣酸鐵鹽,妨礙腸粘膜對鐵的吸收,從而使常飲濃茶的人身體內造血原料之一的鐵含量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
4.飲用咖啡的禁忌
1.煮咖啡忌時間過長。
為了使香味不變,咖啡不宜長時間地沸煮,因為煮湯泡會攜帶部分芳香物質,並聚集在咖啡表麵,形成泡沫,而咖啡香味取決於泡沫的密度,燒開後咖啡繼續沸煮,會導致泡沫被破壞,使芳香物質隨蒸氣跑掉。
2.喝咖啡忌濃度過高。
人在飲高濃度的咖啡後,體內腎上腺素驟增,以致心跳頻率加快,血壓明顯升高,並出現緊張不安、焦躁、耳鳴及肢體不自主顫抖等異常現象。長此以往,會影響健康。
假如有心律不齊、心動過速等疾患,飲高濃度咖啡可加重病情。有冠心病、高血壓的人,可誘發心絞痛和腦血管意外。所以,飲咖啡以每杯咖啡的濃度不超過100毫克為宜。
3.喝咖啡不宜放糖過多。
飲咖啡時,適當放點糖可增加咖啡的味道。但是,若放糖過多,人飲用後會沒精打采,甚至感到十分疲倦。
這是因為飲咖啡時加糖過多,會反射性地刺激胰髒中的胰島細胞,分泌大量的胰島素,而過量的胰島素能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旦血糖過低,就會出現心悸、頭暈、肢體軟弱無力、嗜睡等低血糖症狀。
此外,在飲咖啡時,也不宜過多地吃蛋糕、糖果等高糖食物,否則也會產生上述現象。
5.喝豆漿的宜忌
1.喝豆漿要適可而止。
多喝豆漿會發生腹脹、胃部不適,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腹瀉。老人、嬰幼兒更要慎重。
2.豆漿衝雞蛋達不到“雙補”作用。
雞蛋中的粘液性蛋白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容易結合,形成一種人們不易吸收的蛋白物質,達不到“雙補”作用,相反可降低兩者營養價值。
3.豆漿中不宜加紅糖。
紅糖含有多種有機酸,能與豆漿中的蛋白酶結合,使蛋白質變性沉澱,不易吸收,白糖則無此現象。
4.“開花”豆漿不一定是熟豆漿。
生豆漿中含有能使人中毒、難以消化的皂毒素和抗胰蛋白酶,隻有沸騰煮透後,有毒物質才能被分解,喝豆漿才有益健康。
5.喝新鮮豆漿。
豆漿營養豐富,是人們愛喝的好飲料,也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若保管不好,一旦被細菌汙染,會很快變質。
6.啤酒開瓶後不宜久放
啤酒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它使啤酒具有爽口風味。二氧化碳溶於酒液中,並在瓶中形成一定的壓力,當開瓶注入杯中時,二氧化碳就會從酒中升起,形成啤酒特有的泡沫。
開瓶時間過久,二氧化碳就會逐漸消失,泡沫減少,酒的風味和滋味就相應地起變化。最後就會變得沒一點泡沫,味道也就十分平淡了。
7.不宜邊飲酒邊吸煙
邊吸煙邊喝酒,酒精能使尼古丁等堿性毒物很快溶解進入體內,使人體所受尼古丁的毒害更大更深。
吸煙並飲酒,是喉癌發病的重要原因。為此,戒煙和不喝酒,特別是禁忌喝酒同時又抽煙,乃是預防喉癌及保護其他髒腑免受危害的重要措施。
8.不宜濃茶解酒
飲了多量的酒或飲了酒精濃度高的酒,會使心血管係統受到很大的刺激,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此時若再喝濃茶,又使心髒受到濃茶的興奮作用,這樣雙管齊下,使心跳更快,血壓更高。
當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發生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壓。如果原來就有心髒病和高血壓的人,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