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2 / 3)

因此,醉酒後千萬不要用濃茶來解酒,可以喝些白開水或糖水,中藥葛花煎湯口服也有一定的解酒效果。

9.牛奶不宜冷凍

牛奶中含有三種不同性質的水分,其中遊離水含量最多,不與其他物質結合,隻起溶劑的作用。結晶水是與乳糖結晶體一起存在的水,結合水是與蛋白質、乳糖、鹽類結合在一起的水分,不溶解其他物質,不發生凍結。

牛奶冷凍時,遊離水先結冰,而裏麵包著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不凍結。牛奶冷凍時間越長。解凍後蛋白質便易沉澱,凝固,出現變質。因此,牛奶不宜冷凍,而保存牛奶最適宜的溫度為2℃—3℃為好。

10.袋奶不宜高溫加熱

高溫指溫度在100℃以上。現有袋奶的奶袋成分主要是聚乙烯,在115℃聚乙烯就會發生分解和變化,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如果將袋奶直接放進微波爐中加熱,袋奶包裝用的塑料袋中的塑料分子,在加熱時高速碰撞會溶出在奶內,對健康造成危害。

11.不宜吃生鮮蜂蜜

蜜蜂在釀製蜂蜜時,尤其是在花源短缺時,常常會采集一些有毒的花粉。因此,鮮蜂蜜內難免會含有有毒植物花粉的成分,人若吃了這種蜂蜜,也難免會中毒。

至於生蜂蜜,在蜂蜜收獲、運輸、保管過程中,還可能會受到細菌汙染,因此直接食用也是不妥當的。食用蜂蜜還是以食用經過加工、加溫、消毒處理的為好。

12.頭遍茶不宜飲用

講究喝茶的人,都很注意不喝或少喝頭遍茶,一方麵是出於色香味的考慮,為的是取其精華。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少喝些黴菌。因為茶葉在生產、包裝、運輸、存放過程中,很容易遭受黴菌的汙染。

尤其在不提倡用滾開水泡茶,以求盡可能多地保存維生素C和其他營養成分的時候,黴菌是殺不盡的,的確讓人不放心。因此,還是盡量不要飲頭遍茶。

13.泡茶的3個誤區

1.用保溫杯泡茶。

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堿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

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

茶葉浸泡4~6分鍾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大量的咖啡因和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味。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14.茶葉不宜嚼食

飲茶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有些人在飲茶後嚼食茶葉卻是有害的。這是因為空氣和土壤受化肥和農藥的汙染日益嚴重,同時茶葉在加工製作過程中碳化物的熱解作用,使茶葉受到汙染而含多環芳香烴物質——苯並芘,這是難溶於水的致癌物質。

如若嚼食茶葉,致癌物質苯並芘就會在人體內留下隱患。因此,茶葉不宜嚼食。

15.不要用橘皮泡茶喝

很多老年人都有一個習慣,喜歡用橘子皮泡茶,陳皮具有清涼、解熱、消炎、開胃的功效,飲後,確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現在情況在變。

近年來,果農摘下橘子後,大都用保鮮劑浸泡後再上市,保鮮劑能抑製細菌侵入,延長保鮮期,這對橘子瓤是沒有影響的,但橘子皮殘留著毒素,而且難以用清水洗滌幹淨,若泡茶喝了,對人體有害。

另外,橘樹常遭病蟲害,為防蟲害,從開花到結果期間,一般都使用了大量的農藥。這些殘留在橘皮表麵上的農藥,經開水一泡便會溶解,人們喝了這種茶,便吸收了毒素。

16.沸水衝滋補品有損營養

營養品中不少營養物質,易在高溫作用下發生分解變質或被破壞,於是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營養素。有些營養物質加溫到60~80℃時,其營養成分就會被破壞。

比如蜂蜜是潤腸、健胃、促進創麵愈合的滋補強壯劑,對老年人腸燥便秘、動脈硬化、肝功能異常有康複效果。如果選用高於60℃的開水衝蜂蜜,其中的營養成分就會被分解,減弱或是失去蜂蜜特有的營養保健作用。

另外,在衝茶、咖啡、奶粉、果汁等飲品時,也不要水溫過高。

17.礦泉水不宜煮沸喝

在飲用礦泉水時應以不加熱、冷飲或者稍加溫為宜,最好不要煮沸,因為礦泉水一般含鈣、鎂較多,有一定的硬度,常溫下鈣、鎂呈離子狀態,極易被人體所吸收,起到很好的補鈣作用。

而煮沸時鈣、鎂易與碳酸根生成水垢析出,這樣既丟失了鈣、鎂,還造成了感官上的不適,所以礦泉水最佳飲用方法是在常溫下直接飲用。

18.5種開水不能喝

1.裝在保溫瓶較長時間的溫開水。

2.經過多次反複煮沸的殘留水。

3.在爐灶上沸騰一夜或較長時間,飲用時是不冷不熱的溫開水。

4.開水鍋爐中隔夜重煮或未重煮的開水。

5.蒸飯、蒸饅頭、蒸肉食等食品的蒸鍋水。

這些開水中含亞硝酸鹽較多,對人體有一種潛在的慢性危害。所以,飲用的開水最好煮沸5~10分鍾。當天的開水當天喝,每天要更換。